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596章 成长的烦恼

第596章 成长的烦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其次是十一月的院士增选,在华科院的官网上,陆时羡毫无意外地落选了。

尽管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为他鸣不平,但陆时羡心里倒还挺平静的。

如果说在之前他还对这个帽子挺渴望的,但现在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他心里对成为院士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了。

颇有一种得到最好,不能拿到也无所谓的意味。

毕竟他已经不需要所谓的院士头衔来给他增添光彩,反倒是华科院需要他来维持光环。

现在他渐渐有些明白萨特那美丽的心理状态了。

飞机上,看着旁边明显有些兴奋过度的曲溪,陆时羡不免有些好笑。

“又不是去领奖金,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一旁的曲溪无法理解他的淡定,语气里还是难掩高兴:“这可是长江学者,而且还不是青年学者,而且据说在你之前,之前最年轻的是金陵大学的王兴教授,他获评的年龄是29岁,但以后就是你了。”

“这种荣誉哪是奖金能比得了的?”

说完,曲溪便停止说话,看向陆时羡的表情,希望从他脸上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反应。

只不过,几秒钟过去了。

他真的依然是那副放空的姿态,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但看着曲溪这么高兴,陆时羡也不愿意扫兴,让气氛变得尴尬,于是稍微解释道:“安啦!等你在典瑞国王手里接过诺贝尔奖章的时候,也会像我一样变成这样。“

“另外,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坐在你面前,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多么值得称赞的成就。”

“因为这些因此而来繁琐的荣誉,已经开始影响到我进行研究了。”

此言一出,曲溪笑容都凝固了。

“我真傻,真的。”曲溪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我早该想起来的,你是去过斯德哥尔摩的人。”

从最开始的寸功未立、丝奖未获到后来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丹·大卫奖,再到后来的引文桂冠奖、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直至最后拿到最具含金量和影响力的诺贝尔化学奖。

最开始,他确实对这种全场瞩目的感觉还是挺激动的。

但现在,说实话陆时羡对这些东西已经有些感到习以为常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下了飞机。

下午三点,大会堂里。

璀璨的水晶吊灯将整个会场映照得金碧辉煌。

陆时羡站在领奖台上,深蓝色的西装衬得他愈发挺拔。台下座无虚席,前排坐的都是各领域的大佬,不管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目光中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现在,让我们有请教育部部长为陆时羡教授颁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书!\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会场。

在热烈的掌声和闪光灯中,教育部部长方千岭缓步走上台,他手中捧着深红色的聘书,烫金的\长江学者\四个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陆教授,祝贺你。\方千岭微笑着将聘书递到陆时羡手中,\你是长江学者计划实施以来,最年轻的特聘教授。你的植物细胞抗病毒免疫互作机制理论,不仅填补了国际学术界的空白,为我国斩获珍贵的诺贝尔奖,更为我国的植物科学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时羡双手接过聘书,微微鞠躬致意。

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请陆教授发表获奖感言。\主持人示意道。

陆时羡走到演讲台前,调整了一下话筒:\今天站在这里,我深感荣幸。首先感谢国家的培养,其次感谢评审委员会的认可。

“这项研究只是一个开始,\陆时羡继续说道,\我想我会继续深耕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在全场起立的热烈掌声中,陆时羡继而离场。

既然已经来到燕京,陆时羡还是去了燕大一趟。

导师和邓新望教授还在东山的现代农学院,暂时不在学校。

所以他去看望了一下生命科学院的老马和武院长。

马玉恒和武红倒是对他的到来没有感到意外,毕竟某人获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新闻都上热搜了。

“你小子真就是历史创造机。”武红颇有兴趣地说道:“按这么搞下去,说不定马上就要成最年轻的院士了。”

陆时羡顿时有些无语:“合着您老人家对我比我自己还有自信。”

一旁的马玉恒听完立马跟着插了一句:“保守了,大胆点,我一直怀疑你后面还要去一次典瑞。”

陆时羡:“......”

离开生科院,陆时羡来到了元培学院。

他没有忘记在这里生活、学习,这个带给他诸多回忆的地方。

曾凡筑听说他来,直接推掉手头一大堆工作。

陪着他在学院逛了一圈,曾凡筑笑着说道:“现在你已经成为元培学院成立以来最闪亮的金字招牌,有没有兴趣去颁个奖?”

“颁奖?”陆时羡稍微愣了愣。

“没错,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的国家奖学金,现在正好是2018-2019学年的颁奖季。”

陆时羡顿时明白了他的打算,这种级别的奖项根本没必要让他出马,这应该是准备蹭热度了。

他刚刚成为长江学者的新闻还挂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

不过他也不反感就是了,老曾对他还是不薄的。

最后,陆时羡负责颁奖的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之一,来自苏省的彭倩倩同学,据介绍她是当年的苏省理科状元。

她的运气不错,选的是元培才刚成立的整合科学专业,这是当时陆时羡想进未进的专业。

整合科学专业作为新型跨学科专业,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特别是生命科学与其他定量学科之间的深入交叉融合,并以此培养出跨学科和创新性研究型的领军人才。

这也是陆时羡目前非常看好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在大一这段时间里,彭同学通过在生科院以及化学院的学习,学会从分析化学的角度去研究蛋白质修饰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问题,并因此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发了一篇综述论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