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晏世清:安王真孝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侍郎重生后被戏精王爷叼回家啦!
第168章 晏世清:安王真“孝”顺
安王回到夏宫第二天就开始动手刻万寿图。
每天的生活很简单,除去一日三餐洗漱睡觉,就剩三件主要的事:刻万寿图,亲晏世清,和晏世清交流手法。
皇帝召见了几次,见安王总是匆匆来、匆匆去,也就随他费尽心力去尽孝心了。
隆和帝看奏折看到一半,忽然问:“福康,朕过生辰,安王可曾尽心准备过什么?”
福康公公一愣,凭借卓越的记忆力,回忆道:“去年送的桃木雕刻的寿桃、前年送的……”
好像也是桃木雕刻的寿桃?
大前年好像也是……
“应当是殿下亲手雕刻的,心意最重要。”
隆和帝“哼”了一声:“以前他说囊中羞涩还说的过去,朕倒要看看,他今年送什么。”
-
晏世清用帕子替安王擦掉额头上的汗:“待秋凉回京,就快到万寿节了,陛下生辰你准备送什么?”
“啊?又快到父皇的生辰了?”
安王一愣,随即算了下,他拍拍手上的玉石:“对哦,父皇的万寿宴在前头,回头我找些边角料雕个寿桃。”
晏世清沉默了一瞬:“陛下若是知道了……”
安王偏头在他脸上亲了一口:“你不说,父皇是不会知道的。”
晏世清想的是又要雕寿桃、又要刻字,太累了:“我从晏府库房拿两幅古画,你拿去作为贺礼吧。”
安王手上动作不停:“我没把父皇的私库都搬空孝顺父亲就不错了,还拿古画去给父皇?开玩笑!”
晏世清生出一丝对皇帝的同情来,安王好“孝”顺啊。
晏启溜达回来的时候,看见晏世清正端着杯子喂安王喝水。
他见怪不怪的到一旁坐下,夸了一句:“王爷的字真不错,这落笔和恒安的习惯有些相似。”
安王顺势道:“晏侍郎的字好看,本王临摹过。”
晏启恍然:“原来如此。”
海大人跟着晏启一同进来的,他磨磨蹭蹭的往自己房间走,竖起耳朵听他们的对话。
他觉得安王这话很是暧昧,晏启当真一点都听不出来?
“晏大人。”
海大人冲着晏启招招手,把他拉到院子外面,小声道:“安王都临摹晏侍郎的字了,这整日同进同出的,晏侍郎还端着茶杯喂他喝茶!”
晏启奇怪的看着海大人:“有问题吗?”
海大人睁大眼睛:“问题可大了!你不觉得他们两个关系很暧昧吗?”
晏启嫌弃的看着海大人:“你老眼昏花了吧!两孩子都大大方方的,哪里暧昧了?”
海大人陷入深深的怀疑中,大大方方的和暧昧起冲突吗?晏启说的这般笃定,难道真的是他老眼昏花?还是说他老了,不懂现在年轻人的相处方式了?
院内听力绝佳的晏世清瞥了眼安王。
安王自言自语道:“难道我得亲你一口,他才会信?”
晏世清默默掏出一块一看就是用来堵嘴的点心来,他担心那样对父亲的刺激太大。
安王也陷入了怀疑:“你喂我喝茶时,我嘴巴都碰着你的指尖了,晏大人愣是半点没发现?”
晏世清是木头,晏子理是石头,那岳父大人是什么?
金刚石么?!
晏世清拍拍安王的肩膀:“我尽力了。”
安王“嗷”的一声抱住晏世清:“太难了!”
院子外的两人听见动静伸头看了一眼。
海大人:“抱在一起了!”
还说不是?!
晏启:“估计是万寿图太难刻了,没听见安王喊太难了吗?”
大惊小怪,一把年纪了都不稳重。
海大人:……不行,得找好友分析分析。
于是海大人和好友分析:“我跟你说个事,你不要传出去。”
海大人的好友找到了他的好友:“我跟你说个事,你不要传出去。”
然后,最终事情传到隆和帝耳中变成了:
安王是女子,已经和晏世清私定终身、秘密成婚,上了晏家的族谱,现在孩子已经有三个,第四个在肚子里了。
隆和帝直接气笑了:“谁传出来的?”
福康公公:“海大人怀疑安王和晏侍郎是那种关系,但晏大人笃定的说不是,海大人就去找朋友分析,他朋友去找朋友……这一来二去,就传成这样了。”
隆和帝:……
怪不得说谣言猛如虎。
福康公公:“陛下,您看这要如何处理啊?”
隆和帝冷哼一声:“不处理,朕倒要看看安王如何收场,文翰届时又会作何反应。”
到时候派十个画师,把晏文翰终于相信安王和晏世清是一对之后的神情变化全给画下来,就贴宫门口,嘲笑他!
福康公公心想,还能怎么收场,肯定是成亲收场啊。晏大人就算无法接受,看在晏侍郎和安王两情相悦的份上想必不会太过阻拦吧——再说了,阻拦也未必有用啊,晏侍郎看着挺温和的,其实很有主见的。
“陛下,明日就要回京了,今儿早些睡下吧?”
隆和帝点点桌子:“嗯,京城的事情,可以让朱光禄知道了。”
他可以早睡,但朱光禄就未必能眠了。
-
“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没人告诉老夫!”
朱光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气冲冲的站起来,指着送信人的鼻子骂道:“你吃干饭的吗!”
送信人低眉顺眼从怀里掏出许多张字条:“大人您看,小的多次传信进来,得到的回复都是不必理会。”
朱光禄接过字条,上面写着【不必理会】。
确实是他的字迹。
传信人继续道:“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小的送信时问接头的人能不能见一见大人,他说大人不方便见小的,小的感到蹊跷,在偏僻处找了个狗洞钻进来。”
朱光禄顿时冷汗涔涔。
“接头的人是谁?”
传信人拿出一块玉佩:“是小商子,难道不是大人您写信回京,让小的凡事同他联系即可么?信中还有您常戴的玉佩为信物。”
朱光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是安王干的!”
---
1.安王(自信龇牙):孝出强大!
2.晏启背着手在宫门口欣赏自己的画像:我果然这么看、这么看、这么看,怎么看都好看
隆和帝:……
注:中国关于金刚石的记载始于明朝时期,所以咱们架空朝代必须有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