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周天工谱 > 第五十二回 李旦府中藏玄机

第五十二回 李旦府中藏玄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周天工谱!

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重重波折,在唐隆政变后助力李旦登上皇位,看似大局已定,可朝堂之上依旧暗潮汹涌。林澈受封一品大将军、赐爵国公,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手握重权,二人在辅佐李旦的过程中,却发现李旦府中暗藏玄机,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林澈近日总觉心绪不宁,朝堂诸事看似顺遂,却总有种暗流涌动之感。这日,他在府中练兵完毕,正准备回房休息,却见一名亲兵神色匆匆地跑来,呈上一封密信。林澈打开一看,脸色微变,信中竟是太平公主传来的消息,说她在李旦府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迹象,似乎有人在暗中谋划着什么,让林澈速来商议。

林澈不敢耽搁,当即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亲信,快马加鞭赶往太平公主府。此时的太平公主府内,气氛凝重。太平公主见到林澈,立刻迎了上来,眼中满是忧虑。

“林郎,今日我去李旦皇兄府中商议国事,却发现他书房中的一些书卷摆放杂乱,其中有几本关于边关兵力部署的密册,似乎被人动过。而且,我还看到他与几个神秘人密会,那些人我从未见过,举止十分诡异。” 太平公主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公主,此事确实蹊跷。李旦陛下刚登基,按说应致力于稳定朝堂,怎会有这些奇怪的举动?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挑拨,亦或是他另有打算?”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如今朝堂局势微妙,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 太平公主秀眉紧蹙,眼神中透着坚定,“我们必须查清楚这些人究竟是谁,他们与李旦皇兄到底在谋划什么。”

林澈点头表示赞同,二人商议后,决定先派人暗中监视李旦府中的动静,尤其是那几个神秘人的行踪。同时,林澈利用自己在军中的人脉,悄悄调查边关兵力部署的情况,看看是否真的有异常变动。

几日后,监视的人传来消息,那几个神秘人时常在深夜出入李旦府,每次离开时都行色匆匆。林澈得知后,决定亲自去探查一番。

这夜,月色朦胧,林澈身着夜行衣,如鬼魅般潜入李旦府。他避开巡逻的侍卫,小心翼翼地朝着书房摸去。书房内灯火通明,林澈躲在窗外,透过窗户缝隙向内望去,只见李旦正与那几个神秘人交谈,声音压得很低,听不真切。

林澈心中焦急,正想凑近些听个清楚,突然,一道黑影从他身后闪过。林澈心中一惊,连忙转身,只见一名黑衣人手持利刃,向他刺来。林澈侧身一闪,避开了这致命一击,同时抽出腰间佩剑,与黑衣人战在一起。

这黑衣人武功高强,刀法凌厉,每一招都直逼林澈要害。林澈虽未经过专业的武术训练,但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和灵活的身手,一时间竟也与黑衣人打得难解难分。

打斗声惊动了书房内的人,李旦和那几个神秘人纷纷走了出来。李旦看到林澈,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林将军,深夜潜入我府,所为何事?” 李旦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林澈一边与黑衣人战斗,一边说道:“陛下,臣发现府中有异常,担心有人图谋不轨,特来探查。”

李旦冷哼一声:“我府中能有什么异常?你这分明是不信任朕!”

林澈心中疑惑,此时也无暇多问,他一心只想制服黑衣人。突然,他发现黑衣人在出刀时,手腕会有一个细微的动作,这是他的破绽。林澈看准时机,猛地一剑刺向黑衣人的手腕。黑衣人手中的利刃掉落,林澈趁机一脚踢在他的胸口,黑衣人顿时倒地不起。

林澈走上前去,揭开黑衣人的面罩,却发现此人竟是自己在军中的旧相识,曾是一名普通士兵,后来不知去向。林澈心中更加疑惑,此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还与李旦勾结?

“说,你为何会在这里?你们到底在谋划什么?” 林澈怒喝道。

黑衣人冷笑一声:“林澈,你以为你能阻止我们吗?这天下迟早是我们的!”

林澈正要继续追问,李旦却说道:“林将军,此事与你无关,你无需再过问。今日之事,若是传出去,对你我都没有好处。”

林澈看着李旦,心中满是失望:“陛下,您身为大唐皇帝,怎能做出这等不明不白的事?如今朝堂初定,百姓渴望安宁,您却与这些人勾结,到底有何目的?”

李旦沉默片刻,说道:“林将军,有些事你不懂。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唐的未来。”

林澈心中愈发觉得此事背后定有隐情,他怎肯就此罢休,说道:“陛下,若您真为大唐着想,就请坦诚相告。如今边关局势紧张,朝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大祸。”

李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说道:“林将军,实不相瞒,朕近日收到消息,武氏残余势力与吐蕃勾结,企图再次颠覆大唐。朕与这些人密会,是想利用他们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提前挫败他们的阴谋。”

林澈心中一惊,没想到事情竟如此复杂。他看着李旦,说道:“陛下,此事为何不告知臣与公主?我们一直为大唐尽心尽力,您如此隐瞒,实在让臣难以理解。”

李旦无奈地说道:“林将军,朕也是担心消息泄露,打草惊蛇。此次行动极为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朕听闻你与太平公主近日在朝堂上树敌颇多,朕不想让你们卷入更深的危险之中。”

林澈心中虽还有疑虑,但也明白李旦的一番苦心。他说道:“陛下,臣明白您的顾虑。但如今事情已经败露,还请让臣协助您,共同应对这场危机。武氏余党与吐蕃勾结,绝非小事,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李旦看着林澈,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林将军能如此深明大义,朕深感欣慰。既然如此,朕便不再隐瞒。此次行动,还需仰仗将军的智慧和勇气。”

林澈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

此时,太平公主带着人赶到了。她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十分惊讶。林澈将事情的经过告知了她,太平公主听后,也是面色凝重。

“皇兄,此事关系重大,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武氏余党和吐蕃勾结,必定会有大动作。我们必须尽快查明他们的阴谋,提前做好防备。” 太平公主说道。

李旦点头道:“太平,朕知道。此次多亏了林将军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我们三人必须紧密合作,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于是,林澈、太平公主和李旦开始商讨应对之策。林澈凭借着自己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和对武氏余党、吐蕃的了解,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他们决定先让那些神秘人继续潜伏在敌人内部,收集情报,同时加强边关的防御,调派精锐部队驻守。另外,他们还在朝堂上安插眼线,密切关注各方势力的动向,一旦发现有人与武氏余党勾结,立刻采取行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日夜忙碌,为应对这场危机做着准备。他们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实力,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关系,收集情报,试图找出武氏余党和吐蕃的阴谋。

然而,武氏余党和吐蕃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察觉到李旦府中的异常,怀疑有人泄露了机密,开始对潜伏在他们内部的人进行调查。潜伏的人处境危险,随时可能暴露。

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知道,若不及时救出这些人,不仅会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于是,他决定亲自冒险,潜入敌人的营地,将潜伏的人救出来。

太平公主得知林澈的决定后,坚决反对:“林郎,此去太过危险,你不能去。万一有个闪失,我…… 我该怎么办?”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温柔而坚定地说道:“公主,我知道你担心我,但那些人是为了大唐才深陷险境,我不能见死不救。而且,我有信心能够全身而退。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无法劝阻他。她紧紧抱住林澈,说道:“林郎,你一定要小心,我等你回来。”

林澈带着一队精锐士兵,趁着夜色,悄悄地朝着敌人的营地摸去。敌人的营地戒备森严,周围布满了陷阱和巡逻的士兵。林澈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陷阱和巡逻队,终于来到了关押潜伏人员的地方。

就在他们准备救人时,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林澈心中一惊,知道他们被发现了。原来是敌人察觉到了异常,提前设下了埋伏。

“弟兄们,不要慌!我们杀出一条血路!” 林澈大喊一声,抽出佩剑,冲向敌人。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挥舞着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林澈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剑法凌厉,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一边战斗,一边寻找着潜伏人员的位置。终于,他发现了被关押的人,带着士兵们杀了过去。

在激烈的战斗中,林澈的手臂被敌人的利刃划伤,鲜血直流。但他毫不在意,继续奋勇杀敌。士兵们也都拼尽全力,他们知道,此刻若是退缩,不仅任务失败,还会危及到大家的性命。

经过一番苦战,林澈等人终于成功救出了潜伏人员。他们带着人迅速撤离,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林澈一边指挥士兵们抵抗,一边寻找着摆脱敌人的方法。

突然,他看到前方有一条河流。林澈心中一动,他想起在近代学到的一些地理知识,这条河流的下游有一处峡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决定带领士兵们前往那里,利用地形摆脱敌人。

林澈带着士兵们来到峡谷,他们迅速占据了有利地形,设置了防御工事。敌人追来后,见林澈等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僵持不下,一时间,战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平静。

林澈看着敌人,心中暗自思忖着对策。他知道,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个办法击退敌人。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让士兵们收集了大量的石头和木材,堆放在峡谷两侧。然后,他命令士兵们在峡谷入口处点燃了一堆大火,浓烟滚滚而起。敌人看到浓烟,以为林澈等人要发动火攻,顿时慌乱起来。

林澈见时机已到,大喊一声:“弟兄们,杀!” 士兵们从两侧冲下峡谷,将石头和木材朝着敌人扔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窜。林澈带领士兵们乘胜追击,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战斗,林澈大获全胜。他不仅成功救出了潜伏人员,还重创了敌人。消息传回长安,李旦和太平公主得知后,心中十分欣慰。

经此一役,林澈在军中的威望更加高涨,士兵们对他更加敬佩。而林澈和太平公主也明白,这场危机只是一个开始,武氏余党和吐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必须继续加强防备,为守护大唐的江山社稷而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继续辅佐李旦,整顿朝堂,加强边防。他们利用从敌人那里获取的情报,成功挫败了武氏余党和吐蕃的多次阴谋,使得大唐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的亲信,试图掌控朝政;而李隆基心怀大志,渴望真正地掌握皇权,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让林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林澈深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他所看重的人,他不想看到他们之间发生冲突。于是,他多次劝说太平公主,让她不要与李隆基争权,要以大唐的利益为重。

“公主,隆基心怀天下,有雄才大略,他定能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我们应该支持他,而不是与他为敌。” 林澈诚恳地对太平公主说道。

太平公主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明白林澈的苦心。她看着林澈,说道:“林郎,我知道你是为了大唐好。只是,我在这朝堂上辛苦了这么多年,怎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而且,我也担心隆基年轻气盛,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我们可以在一旁辅佐隆基,帮助他成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唐一定会越来越好。”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我听你的。只是,我也希望隆基能够明白我的苦心。”

林澈又找到李隆基,劝说他要尊重太平公主,不要与她发生冲突。

“隆基,公主为大唐付出了许多,她的经验和智慧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你应该多与她沟通,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 林澈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隆基看着林澈,眼中充满了敬意:“林将军,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也一直很尊重公主,只是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确实存在分歧。我会尽量与公主沟通,避免冲突。”

在林澈的调解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林澈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们之间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朝堂之上的局势依旧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察着,等待着时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