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孩子静悄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第210章 孩子静悄悄
“事情有点远,得从我任职开始讲。”
山里温差大,现在是冬天,昼短夜长。张海平一边说一边吸溜鼻涕。他还在烧,思绪很乱。到了晚上冷风一吹,竟然感觉脑子好使了,胃口好到一个人吃两份口粮。
吃饱了身体才有力气恢复。他裹着干净衣服,在火堆边缩成一团,下巴搁膝盖上,像一只弯曲的大虾。而后大概讲了一下自己来南疆的事,补上了张海琪缺失的情报。
……
张海平跟张海客申请调岗后,族里给他搞了个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完全是张海客花钱买的,目的是这张证明所携带的官身。有这层身份,在外行走会方便一些。
此后他从香港一路辗转到南疆。先是坐火车,而后骑骡子进山,接手了一个已经废弃的联络点。
这里和张海琪来时的联络点相隔千里之远,完全处于深山之中。张海平居住的地方堪称与世隔绝,有点像后世的守林员,天天住深山老林。
他的联络点距离马尾山很近,靠近山顶。用张海平自己的话来说,优点不多,唯一看上的一点就是视野开阔,能清楚的看见山下的动静。
张海平按部就班展开工作,这种外派岗位大多时候的日子都很无聊。他这种从本家派出来的,工作相对来说要比吸纳过来拿钱办事的人更繁琐忙碌。
因此他进到南疆后,最常做的事就是记录当地地质变化和风土人情,囊括各种奇闻异事。整理调查后传送回香港本家。
由于官身和他本身的语言天赋,张海平很快融入当地。并得知马尾山附近有一个洋人修建教堂。
“我在这里安顿下来后,勘探周遭情况时其实就发现了这座格格不入的建筑。”张海平大概也觉得现在他们仨有些狼狈,于是偷偷幽默了一下。“任谁在深山老林看见一座鬼佬建筑都会觉得不对吧。”
这个反问只有张海琪似笑非笑的哼了一下,小张正襟危坐兢兢业业往火堆里添柴。
要打听这座教堂的信息并不难,周围的人几乎都知道这是个洋和尚,成天嘴里念叨下阿门的传教士。
一开始人们对安德鲁充满警惕,是因为在传教士之前这里还来过一支美国人探险队。
探险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消息,通过太平洋航线来到这片土地,开始探险寻宝。西方人热衷于在他们未曾开发的任何土地上探索,妄图建立哥伦布那样的功勋。即便不能一飞冲天,神秘的传说与巨额财宝也让他们趋之若鹜。
美国人的到来没给张海平带来危机感,真正带来危机感的是这些人背后的人。
探险队非常强势的进入这片山区,他们对这里毫无敬畏之心,一如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一样理所当然。这个年轻的国家与他的子民都带着年轻气盛的浮躁。
很快,世世代代生活在南疆的人民教这群外国佬做人。洋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优良传统,那就是知难而退。明知不行,这些人立刻放弃继续推进的行为,转而离开了马尾山。
这一去别说摸到六大寨了,他们连马尾山后面的山岭都没摸进去。
张海平对外国佬的态度大多时候比较轻蔑,这是他在香港留下来的习惯。
在香港的时候,那里的外国佬多到遍地走。在张海平看来,那些外国佬确实有的长得挺漂亮,但大多数也就那样,甚至有点歪瓜裂枣。
最重要的是,张海平作为一个张家人,他有时候连普通同胞都不一定看得上眼,何况一群在他看来肤浅至极的黄毛鬼子。
不过话虽如此,张海平还是尽职尽责将自己听到的、关于这群外国佬的行踪记录下来,写成卷宗通过南京方面的官方渠道运送到香港。
听起来可能不太靠谱,但这个世道的所有信息方式都不靠谱。官方组织和本家以及组建的信息传递方式相对来说就十分靠谱了。
张家擅长利用各种人类社会现行或已经抛弃的某些规则与设置来做自己的事,有点类似于杜鹃鸟下蛋。
不过张家没杜鹃鸟缺德,他们只是借用一下而已。
那个时候张海平还没将探险队和安德鲁联系在一起,直到长人的消息在马尾山中不胫而走。张海平意识到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东西,因此他立刻动身,假装出门打猎去探查消息。
这一去,他就出事了。
……
经验老道且对自己技艺十分自信的猎户经常会走很远去打猎。因为靠近人类聚居地的林子会有很多同行甚至外行去捕猎,僧多粥少,实在没多少油水。
没点本事的人不敢深入山林,怕一不小心丢了性命。
因此但凡有点身手的猎户都会进深山,且行踪不定。这也是张海平选择猎户身份掩饰的原因。他带的干粮足够一个人饱饱的吃三天,是做足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也是这次调查,让他发现了端倪。
教堂的外国佬竟然和一伙华人有联系。这些人不是南疆本地人,面相和说话方式都不对,能听出来更多偏北方人一些,官话说的很好。而且身上穿的衣服明显是军用物品。
现在打仗,虽说军备物品常见,但不至于什么人都能弄到。张海平没听说最近有官家的人来这里出任务,那就只能是民间组织,还是不太光彩的那种。
张海平在山里待了三天,三天两夜,每一晚是不同的人去教堂对号。好像是在商量什么事情。
为了更好的观察,张海平中途回自己的据点补充过物资再次回来监视。又过了三天,那些人忽然没有了交流。
众所周知,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这和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总是平静无波是一样的道理。
张海平预感到有事发生,他立刻减少了每天的饭量。无他,身上的粮食不省着点可能还得回据点补充一次,很容易错过重要信息。接下来的日子他宁愿打猎也不会回去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才过了一个星期,一队人马进入了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