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故人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悍卒,平定天下从杀鞑子开始!
杨越并没有露出任何变化的表情,反而转头吩咐衙役:
“去,端锅里最干净的粥,再让灶上的人给他加点料。”
这番话让刘勉差点没忍住脱口嘲笑:“他也配!”
杨越却淡淡答道:
“大人您与我且想,若连这点端碗礼数也丢了,那岂不是和那些西凉人无异?”
刘勉听得一愣,这话中带了暗指,又让人格外不好发作,只得冷哼一声:“依你便依你,反正今日便记下这笔糊涂账。”
正当此时,杨越的眼神却凝了凝。
他发现那络腮胡子似乎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目光在人群中闪过一圈,像是在和人暗中交流一般,再深想两句,却又难以确定分明。
衙役端来熬粥后,那络腮胡子倒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他饮尽最后一滴粥汤,把碗往脚边一放,用衣袖胡乱擦了擦嘴,却蓦地抬头,目光中带着几分讥嘲地盯上杨越:
“公子这口大粥,还真是一片仁心呐!不过,我倒不知道,中原的好人怎地成天盯心怀不轨的坏人看?公子是在怀疑我什么吗?”
这句话仿佛插针刺入足底,缓缓挑开了杨越刚刚塑造出来的“温和忽悠”。
他唇角含笑,却带着一丝寒意的说道:
“现下你也吃饱喝足了,管你是什么无心之言,有胆再闹一次不妨试试。”
络腮胡子嗤了一声,虽然嘴硬,眉头却不自觉一皱,显然杨越的态度令他多少有些心虚。
只是杨越并不在乎他的回应,转头对刘勉道:“大人,西凉人只怕比这位壮士更会挑风点火,码头乱事非偶然,怕是要早作防备才好。”
络腮胡子走后,围观百姓也渐渐散去,施粥摊恢复了平静,只是地上那破碎的陶碗和残羹冷炙,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混乱。
刘勉挥手屏退了左右,待闲杂人等尽数散去,这才转向杨越,脸上堆积的官威也褪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不易察觉的急切。
“王老弟,”刘勉搓着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
“适才之事,多亏了你啊。若非你及时稳住局面,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闪烁,“方才那西凉人,当真只是为了口吃的?”
杨越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大人多虑了。这世道,为了一口吃的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
刘勉干笑了两声,显然不信这套说辞,他凑近杨越,压低声音道:
“贤弟,你我之间,也不必绕弯子。为兄对贤弟那…那黑火药,可是仰慕已久啊!”
杨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故作惊讶道:
“大人何出此言?”
刘勉见他装傻,也不点破,只是从袖中掏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塞到杨越手中:
“贤弟莫要再瞒我了。那日城外演武场上的动静,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为兄的眼睛!贤弟的本事,为兄可是佩服得紧啊!”
杨越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大人既然如此盛情,小弟也不好再藏着掖着。只是这黑火药的配方,事关重大,还需谨慎才是。”
刘勉一听有戏,连忙点头如捣蒜:
“那是自然!贤弟放心,此事绝不会外传半句!”
杨越故作沉吟片刻,这才缓缓道:
“这黑火药,说穿了也不复杂,主要由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物混合而成……”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地上用树枝写写画画,将配比和制作方法一一讲解给刘勉。刘勉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插嘴询问,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这硝石和硫磺的比例是关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木炭的种类也颇有讲究,需用柳木或桐木烧制而成,方能保证火药的威力。”
杨越一边讲解,一边观察着刘勉的神色,见他听得如此认真,心中暗自冷笑。
他故意将一些关键步骤说得含糊不清,又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反复强调,让刘勉听得云里雾里,却又不敢多问。
“这…这…贤弟,这配比…似乎有些…复杂啊…”
刘勉听得头昏脑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杨越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
“这黑火药的制作,可不是儿戏,稍有不慎,便会炸伤自己。大人若真想学会,还需潜心钻研才是。”
刘勉闻言,心中更加敬畏,连忙拱手道:
“贤弟所言极是!为兄定当用心学习,绝不辜负贤弟的一番教诲!”
杨越见他如此上道,心中暗笑,却又装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
“大人,这黑火药虽威力巨大,但切不可滥用。若落入歹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勉连忙保证:
“贤弟放心,为兄定会妥善保管,绝不会让它落入坏人之手!”
杨越点了点头,心中却另有打算。
他深知刘勉贪婪的本性,这黑火药落入他手中,迟早会惹出祸端。
而他,则可以借此机会,将刘勉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夕阳西下,码头上渐渐冷清下来。
杨越与刘勉告别后,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他抬头望向天边燃烧的火烧云,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回到家中,杨越并没有休息,而是径直走向书房,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古籍,仔细翻阅起来。
这本古籍并非寻常书籍,而是他偶然所得的一本兵书,其中记载着许多失传已久的阵法和兵法。
他翻到其中一页,上面赫然记载着一种名为“火牛阵”的阵法。
这种阵法利用牛的蛮力,在牛角上绑上火把,冲入敌阵,焚烧敌军粮草,扰乱敌军阵型。
杨越看着书上的记载,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将黑火药应用到火牛阵上,那威力将会成倍增加!
他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立刻开始实验。
然而,他深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正当他沉思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公子,门外有人求见,说是您的故人。”
杨越微微皱眉,心中疑惑。
他的故人?会是谁呢?
他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只见一个身穿黑衣,头戴斗笠的男子站在门外。
男子身材高大,浑身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
“你是何人?”杨越警惕地问道。
男子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杨兄,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