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篇 从江宁道路的变迁看江宁的变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闲叶集!
2001年5月份,离大学毕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所学课程已经基本结束,我被江宁的一家台资企业录用。
报到的那一天,我早早地就赶到新街口的公交站台等公交车了。等了半天也不见一辆我面试时去江宁所乘坐的“新东线”;只见一辆辆“101”在站台前排起了队,来来去去。时间不断地流逝着,我终于忍不住地问了一位前来开车的驾驶员。驾驶员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不就是吗?这是“101”啊!嘿,“101”就是“新东线”啊!
我将信将疑地登上了“101”。行驶路线果真跟我所熟悉的“新东线”是一样一样的。
“县委”站改为了“区委”站,政府门前的那几块牌子也全都由“江宁县”改为了“江宁区”。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江宁即将迎来她的快速发展期。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一时之间,对学校有些难以割舍。每个星期六必定回学校,回到宿舍,回到同学当中,那个感觉真好。星期天总是很晚才回公司员工宿舍。
一路上,市区已是华灯初上,人声鼎沸;一到江宁地界便冷清了下来。那时的101终点站就是现在的大街东站,而公司宿舍在章村,下车后我得步行一段时间。大街路是江宁城区最为中心的道路,然而天一黑下来,就八竿子打不到一个人了。那时的灯光是如此的昏暗,白炽灯发出微微的黄色光芒让人昏昏欲睡,其中的一些路灯不知何时已经不亮了。本人是一路盲,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找路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我努力地寻找一些醒目的物体作为辨别方向的参照物,然而马路两边的建筑物都是灰蒙蒙一片,没有一丝生气。还好有一家公司的大门上写着4个金色大字--江宁贸易,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光,很是醒目。每次回江宁时,看到这几个金色大字心里就有底了。再往前走碰到路口往左拐,很快就到了。与大街路交叉的这条路现在叫做天印大道,宽敞而富有气势。那个时候却并非一条路,在上元中学的前方是两条相错的道路,左右两边相错几十米。西边的主路那时候叫做岗山路;东边的叫石羊路,狭小而弯曲。石羊路的入口处乱七八糟,混迹于杂乱的民房之中,有几次我都走过头了。6月份大街路开始扩建,昏暗的路灯下又多了许多灰尘。
江宁本地的老员工告诉我,江宁城区就三条道路。分别是一街,也就是大街路;三街,也就是金箔路;另外就是一街二街之间那条不起眼的又短又窄的二街。出了这三条路就是农村了。
我极少逛街,一段时间后,晚上去网吧。上了大街路,眼前一亮,整个大街路已是富丽堂皇,马路上增设了许多霓虹灯及其它亮化措施。不过夜色下的大街路依然空荡荡的。
连接江宁与主城区的双龙大道也叫宁溧路,本是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开发商曾宣称江宁至主城区仅有15分钟的车程。随着江宁的不断开发,这15钟的车程越来越长,到了早晚高峰期常常是1个小时都到不了。双龙大道上跑的车实在是太多了!
07年地铁1号线南延工程开建,地铁还没建好,08年高架又紧锣密鼓地动工了。虽然因为修路,本已拥挤的双龙大道更加的拥堵,但在江宁工作、生活的市民心里有了底,因为不久的将来出行将很方便快捷。
当年在那家台资企业工作时,上街的时候,总是骑着公司配发的那辆自行车,想骑多快骑多快,因为马路上没什么人。现在不行了,即便是路灯早已亮起,大街路上依然是车水马龙。有时急着回家,但汹涌的人流堵得你无法快速行进,只得随着人流走走停停。大街路两边新建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老旧大厦也都纷纷出新。当年耀眼的“江宁贸易”四个金色大字早已淹没在灯红酒绿之中。如果两三年前,亲朋好友曾经光临过你家,现在再次登门的话,很有可能已经找不到北了,因为江宁的变化太大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滨江开发区已经将整个江宁变成了一个工业园。除了东山商业圈外,又形成了多个商圈。当年,赫赫有名的那三条道路早已淹没在了江宁区日益发达的道路网中了,那二街更是一半演变为了步行街,另外一半成了万达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一不小心就到了农村;现如今,要见到农村,得特意大老远地去上一趟。而新农村建设,早已将江宁的农村建设得美丽而富饶。
现如今的江宁已是一座安居乐业的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