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阁臣造势乱朝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万人之上!
王天培居中精心调度,巧妙地串联起众多官员。他凭借着自己在内阁次辅的崇高地位,以及江南士林领袖那无可比拟的影响力,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手段。
时而晓之以义正言辞之理,时而许之以令人心动之利,使得那些官员们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为赵王效力。
于是,推举赵王的奏折如雪片般纷纷涌向永正皇帝的案头,仿佛一场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洪流。每一份奏折都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夸赞赵王的仁德、才能和功绩,试图让皇帝坚定不移地相信赵王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内阁之中,叶高愤怒地拍案而起,大声吼道:“王天培此举简直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乱了朝纲!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为赵王造势,置朝廷的公正于何地?这简直是对朝廷纲纪的公然践踏!”
贾瑀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此事非同小可,影响极为恶劣。这般下去,朝堂恐怕要陷入一片混乱不堪、难以收拾的局面。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阻止这种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李鸿汉也面色凝重地附和道:“没错,叶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这种局面的恶化,不能让王天培的阴谋得逞。否则,朝廷的公正和秩序将荡然无存。可这王天培势力庞大,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叶高急切地说道:“不管怎样,也不能任由他这般胡作非为。咱们得赶紧收集证据,向皇上禀明实情。”
贾瑀摇摇头说道:“此事不易啊,王天培做事滴水不漏,要找到确凿证据谈何容易。”
李鸿汉接着说道:“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不如从那些被他拉拢的官员入手,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叶高又道:“可那些官员如今都被王天培笼络得死心塌地,怕是不会轻易吐露实情。”
贾瑀思索片刻说:“那我们也不能放弃,多派人暗中观察,总会发现蛛丝马迹。”
李鸿汉叹气道:“也只能如此了,但愿能尽快有所突破。”
在王天培的精心运作下,满朝上下、京城内外,皆是推举赵王的奏章。那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折,堆积如山,几乎要将皇宫的书房淹没。甚至一些本无推举权的低级官员,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纷纷上表称颂赵王的贤明。
他们在表中竭尽所能地描绘赵王的种种美德,将其赞誉为仁德兼备、智慧过人,仿佛赵王便是那上天特意赐予王朝的救星。这些低级官员们为了能够引起注意,用词夸张到极致,情感真挚得近乎谄媚,让人看了不禁心生厌恶。
在京城的茶馆中,人们议论纷纷。
民间也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大街小巷、茶肆酒楼,处处都在传颂着赵王的贤明。
集市上,一位卖菜的老农与旁边的货郎闲聊道:“听说赵王仁义无双,若他日后能掌大权,咱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有盼头啦!”
货郎连连点头,和道:“可不是嘛,到处都在夸赵王,想必是真有非凡之处。说不定赵王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咱们的福星呢!”
一位路过的教书先生听到他们的对话,也忍不住插言道:“是啊,如今这局势,赵王或许真能给咱们带来转机。”
这时,一位年轻的秀才说道:“我看未必,这夸赞之声来得如此迅猛且一致,实在蹊跷,恐怕背后有人刻意操纵。”
一位富态的商人摇头说道:“管他是不是有人操纵,只要赵王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那就是好的。”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跟风附和。
一位老者缓缓说道:“还是谨慎些好,莫要被表象所迷惑,这背后的水说不定深得很呐。”
货郎说道:“哎呀,老人家,您别想得太多,咱就盼着能有个好主子。”
秀才接着说:“这其中的门道可多着呢,哪能如此简单就下结论。”
教书先生也说道:“是啊,咱们还是得冷静看待,不可盲目跟风。”
书院中,学子们也在热烈讨论。
一位激进的学子说道:“赵王如此受推崇,定能带领国家走向昌盛。”
另一位沉稳的学子反驳道:“莫要轻易被表象迷惑,这背后的真相或许并非如此简单。我听闻内阁的叶大人他们对这事儿颇有微词,恐怕其中另有隐情。”
又有学子说道:“可如今这形势,赵王的呼声如此之高,怕是难以阻挡啊。”
激进的学子道:“那又如何?若赵王真有才能,顺应民意岂不是好事?”
沉稳的学子回应:“但这民意是否真实还未可知,不可过早定论。”
而在皇宫中,永正皇帝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面色阴沉,心中暗自思忖着这背后的玄机。
永正皇帝午膳时派人找来王天培。
永正皇帝说道:“不讲那么多规矩了,搬把椅子来,让王大人坐着吃吧。”
王天培赶忙说道:“老臣岂敢与皇上同食。”
永正皇帝说道:“咱们今天不讲君臣之礼,坐,坐。朕大病初愈胃口不行,你多吃点。”
王天培谢恩道:“臣谢皇上。”
永正皇帝问道:“怎么样,这一向身子骨还好?”
王天培回复道:“劳皇上惦记,臣这一阵子时感腰酸,晚上睡觉也觉得睡不稳。”
永正皇帝叹气道:“朕一样,左边这有颗牙已经松了,睡觉呢睡俩时辰也就醒了,看起来,咱们都得节节劳了。”
永正皇帝接着说道:“凡事不能不操心,但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咱们也能歇歇,放手让他们去干,前人田地后人收,是不是?”
王天培奉承道:“皇上龙筋虎骨,圣体旺强,怎么能说一个老字呢,奴才还想沾着皇上的余福,伺候皇上一万年呢。”
永正皇帝说道:“这就连尧舜到现在,也不过几千年,人哪有活一万年的。得撒手时要撒手,该饶人处且饶人,你和朕都得为后人多想想了。”
永正皇帝又道:“朕看你也老眼昏花了,把新进上来的老花镜拿去试试,兴许中用呢 。”
王天培眼神闪烁,言语含糊地应道:“皇上所言极是,只是这……这……老臣一时还未能全然领会。”
永正皇帝目光锐利地盯着他,失望之色溢于言表,沉声道:“王大人,朕的意思,你当真不懂?”
王天培额头渗出汗珠,强作镇定道:“皇上,老臣愚钝,还望皇上明示。”
永正皇帝冷哼一声,站起身来,背对着王天培说道:“罢了,你好自为之。”
王天培诚惶诚恐地跪地谢罪:“皇上息怒,老臣……”
永正皇帝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退下吧。”
王天培只得唯唯诺诺地退出宫殿,这场会面不欢而散。
永正皇帝坐在御书房中,面色阴沉,对着身边的高进忠说道:“这王天培,朕本以为他是个识大体的,没想到如今竟如此利欲熏心,连朕的暗示都装作听不懂。”
高进忠小心翼翼地回道:“陛下息怒,或许王大人一时糊涂。”
永正皇帝冷哼一声:“糊涂?他可不糊涂,心里头的算盘打得精着呢!朕给他机会,他却不知悔改,还妄图在这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永正皇帝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继续说道:“朕一直念着他往日的功绩,对他多有容忍,可他却不知感恩,为了一己之私,搅乱朝纲。”
高进忠连忙附和:“陛下圣明,这王大人确实有些过分了。”
永正皇帝停下脚步,目光坚定:“朕绝不容许这样的臣子肆意妄为,坏了我朝的根基。高进忠,你派人给朕盯着王天培,一举一动都要向朕汇报。”
高进忠躬身应道:“遵旨,陛下。”
永正皇帝重新坐回龙椅,眉头紧皱:“朕倒要看看,他王天培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高进忠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深知皇帝此刻心中的恼怒。
永正皇帝突然笑道:“那好,朕就给他们再添点火候。高进忠去宣旨,升赵王的母亲蔡嫔为贵妃,即刻把这消息传出去。”
高进忠心头一惊,但脸上仍保持着恭顺,连忙应道:“遵旨,陛下。”
旨意传出,宫廷内外一片哗然。
王天培得知此消息后,心中更是笃定赵王有望成为太子,行事愈发张狂。
而内阁众人则是面面相觑,不知皇帝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叶高紧皱眉头说道:“陛下这一招,实在让人摸不透啊。”
贾瑀沉思片刻道:“恐怕这局势会更加复杂难测了。”
李鸿汉忧心忡忡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叶高说道:“不管怎样,咱们还是要坚守正道,不能让王天培之流得逞。”
贾瑀点头道:“没错,只是还需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是暗潮涌动。蔡贵妃得到晋升,自是得意万分,一些嫔妃们则是嫉妒不已。
蔡贵妃在宫中对着侍女说道:“如今本宫晋升,那赵王的地位想必也会更上一层楼。”
侍女奉承道:“娘娘洪福齐天,赵王殿下也定会前途无量。”
其他嫔妃聚在一起议论。
赵王在府中听到母亲晋升的消息,心中大喜,对王天培等人说道:“看来父皇对本王还是颇为看重的。”
王天培谄媚道:“殿下,这是大好的兆头,咱们的计划必定能成功。”
赵王笑道:“全仰仗王大人的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