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55章 医门晨课

第155章 医门晨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晨光初现,叶府的药园里已经传来了轻微的响动。十六岁的叶知秋正跪坐在药案前,仔细研磨着一味珍贵的药材。旁边的药炉里氤氲着淡淡的药香,那是大姐叶知昭正在熬制的一副偏方。

\三妹,动作要轻些。\叶知昭头也不抬地提醒道,\这味何首乌年份久远,稍重就会破坏药性。\

叶知秋微微点头,放缓了手上的力道。她能感受到药材在砂钵中细微的质地变化,这是父亲教导的\心中有度\。太重则伤药性,太轻则不尽其效,需得恰到好处。

\大姐,你说父亲为何要我们天不亮就起来习医?\二姐叶知暖从药房里走出来,手里捧着一摞医书,\其他大夫家的孩子可没这么严格。\

叶知昭终于从药炉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父亲说过,医者救人,不能只靠一时之勤,要在平日里积累。就像这药炉里的汤药,火候要慢慢来,才能出好药。\

正说着,药园的竹门被推开,年仅十四岁的四妹苏如意蹦蹦跳跳地走进来:\姐姐们又在钻研医术啦?我刚从外面听说,城南出了一桩怪病,太医院的人都束手无策呢!\

叶知秋的手微微一顿。她知道四妹虽是养女,但父亲对她也是一视同仁。只是不知为何,苏如意对医术始终提不起兴趣,整日里更喜欢打听外面的消息。

\知秋,来。\叶知昭招呼道,\这副药快熬好了,你来闻闻火候可到了。\

叶知秋放下药钵,走到药炉前。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炉上,药汁的气味若有若无。她微微俯身,仔细嗅闻。

\火候刚好,\她斟酌着说,\药香内敛,不燥不腻,应该是到了。\

叶知昭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错,你在辨识药性上的天赋,比我们都强。\

叶知暖凑过来看了看药汁:\这是为谁熬的药?配方倒是很特别。\

\是给东市李员外的夫人。\叶知昭一边小心控火一边解释,\她有心疾,寻常药方不对症。我看她脉象有异,昨晚琢磨了一宿,想出这个新方子。\

苏如意好奇地问:\李员外可是很有钱的,这副药要多少诊金啊?\

\诊金?\叶知昭皱眉,\父亲说过,医者重德不重利。这方子能治她的病就好,哪里谈得上诊金多少。\

正说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四姐妹连忙整理衣冠,恭敬起身。叶府老爷迈步入园,一眼就看到了药炉旁的情形。

\知昭,这药熬得可还满意?\

\回父亲,\叶知昭恭敬地说,\这是给李员外夫人的方子,我按照她的脉象特制的。\

叶老爷走近药炉,轻嗅了一下:\火候倒是掌握得不错。不过...\他顿了顿,\光靠一副药,恐怕还不够。\

\父亲的意思是?\叶知暖问道。

\医者治病,不能只看表象。\叶老爷缓缓说道,\这李夫人的心疾,表面看是身子亏空,实则与心结有关。光开药方,不解心结,终是治标不治本。\

叶知秋若有所思:\父亲是说,要先解开她的心结?\

\不错。\叶老爷欣慰地看了她一眼,\我查过了,她这心疾是从儿子夭折后开始的。药再好,也比不上一句暖心的话来得有用。\

四姐妹听得认真。这就是父亲常说的\医者仁心\,不只是开方制药,更要懂得病人的痛苦。

\对了,\叶老爷忽然说,\今日午后,你们随我出诊。记住,看病问诊不是走过场,要用心体会每个病人的苦楚。\

说完,他转身离去,只留下四姐妹在晨光中继续各自的功课。叶知秋重新回到药案前,忽然觉得手中的药材似乎有了新的意义。

\知秋,\叶知昭忽然叫住她,\你的眼光最准,来看看这药的火候。如果要让病人服用,还得再熬多久?\

叶知秋重新来到药炉前,仔细观察药汁的颜色和气味。这是一门精深的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她回想父亲的教导,渐渐沉浸在医道的思考中。

\再小火慢炖一刻钟。\她终于开口,\药性已经充分发挥,但还需要一些时间让各味药材更好地融合。\

叶知昭点头赞许:\不错,你把握得很准。这就是父亲常说的'心中有尺',光靠经验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体察秋毫的心。\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整个药园。姐妹几个各自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偶尔交流几句心得。这样的清晨,是她们最珍惜的时光。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个下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小姐,不好了!李员外府上派人来说,夫人病情突然加重!\

叶知昭立即起身:\知秋,你跟我一起去。知暖看着药炉,如意去禀报父亲。\

叶知秋收拾了医具,跟着大姐快步走出药园。她知道,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要把父亲教导的医道真谛运用到实处。

(后续内容继续展开,描写姐妹俩为李夫人治病的过程,体现医者仁心的主题。限于篇幅,先展示到这里。需要我继续完成这一章的后半部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