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52章 天下归心

第152章 天下归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秋日的阳光洒在济世堂门前的青石板上,一队队远道而来的访客让这个平日宁静的医馆格外热闹。有朝中故人,有异域商旅,有求医问药的百姓,更有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

\师父,又有远客来访。\一个年轻医者轻声禀报。叶知秋正在药园里教学生认药,闻言抬头,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几个随从的搀扶下缓步而来。

\老大人!\她连忙迎上前,认出这是当年支持她改革的礼部尚书。老者虽已告老还乡,但对她的医政改革一直牵挂在心。

\陛下...不,叶大夫。\老者执意要行礼,被叶知秋扶住。\听说各地医馆都办得很好,老朽特地来看看您,学学您的济世之道。\

叶知秋温和地笑道:\大人过谦了。来,尝尝我新研制的养生茶。\

正说着,又一群特别的访客到来。是西域来的商人,专程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珍贵药材,想要和济世堂交流医术。

\有意思。\叶知秋仔细查看这些域外药材,\这味药的性质与我们的当归相近,或许可以结合使用。\

萧远珩在一旁帮忙翻译,这些年他不仅学会了医术,还精通数门外语。\当年你在朝时推行的文化交融政策,现在在民间反而开花结果了。\他感慨道。

午后,一位特别的访客悄然而至。是当年的太子,因皇位之争失败后隐居山林。他带着一身风尘,独自前来。

\我不是来论政的,\他开门见山地说,\是来请教医道。这些年在民间,我深深体会到了医者济世的重要。\

叶知秋欣慰地点头:\能有这份醒悟,就是最好的结果。来,让我教你一些简单的医术,也好为乡里出力。\

傍晚,一群当地农民抬着自家种的药材来访。这是叶知秧这些年教他们种植的成果。

\叶大夫,您教的方子真灵验。\一位老农激动地说,\不仅药材长得好,连带着全村人的身体都硬朗了。\

叶知秧仔细检查药材品质,还特意记录了他们的种植心得。\这就是经验的积累,\她对学生们说,\医道贵在实践,不能只守着古方。\

夜幕降临,济世堂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一个风尘仆仆的青年,自称是边塞小将。

\我曾在军中亲眼见过您的医术救人,\青年恭敬地说,\如今边塞已经太平,我想来学医,为更多人造福。\

叶知秧和萧远珩对视一笑,想起了当年在边关相遇的情景。\好,\她爽快地答应,\只要有这份心,就留下来学习吧。\

次日清晨,又一批特别的访客到来。是各地医馆派来学习的医者,他们带来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要请教。

\遇到疑难杂症不要怕,\叶知秧耐心指导,\关键是要静心观察,用心揣摩。医道如此,人道亦然。\

正午时分,一队华服客人造访。领头的是当朝右相,带着一份特别的礼物:朝廷新颁布的医政章程,很多条款都采纳了济世堂的经验。

\这是陛下特意嘱咐的,\右相说,\要把您的医道理念推广到全国。\

叶知秧翻看章程,欣慰地点头:\不错,重点抓住了医德医风。这才是根本。\

午后,一位老学究带着一群学生前来。他们不是来学医的,而是想研究济世堂的办学之道。

\您这里的学风真好,\老学究感慨,\既有传统的师道尊严,又有开放的求知氛围。这正是我们书院要学习的。\

傍晚,几位异族首领结伴而来。他们是听说济世堂不分种族地位,专心济世,特地来拜访。

\我们那里的医术虽然不同,\一位首领说,\但救死扶伤的心是一样的。希望能和济世堂多多交流。\

叶知秧欣然应允:\医道无界,只要有利于百姓,我们都该互相学习。\

夜深了,济世堂终于安静下来。叶知秧在灯下写下当天的见闻,萧远珩在一旁煮茶。

\想不到隐退之后,反而有这么多人来访。\她感慨道。

萧远珩递上一杯清茶:\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归心。不是因为权势,而是因为德行。\

叶知秧点头:\是啊。当年我们推行的改革,现在都在民间生根发芽了。这比什么功名都值得欣慰。\

月光如水,洒在济世堂的匾额上。来来往往的访客虽已离去,但留下的是真挚的情谊和永恒的医道传承。这或许就是最珍贵的财富:不是权势的积累,而是仁心的感召。

萧远珩从后院取来一副新晾干的药材:\明天又要教学生辨药了。\

\是啊,\叶知秧笑道,\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把医道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这就够了。\

深夜,她立在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当年隐退时的决定是对的,只有回归医者本心,才能真正造福天下。而如今,四方来客络绎不绝,正是最好的证明。

这就是她想要的归宿:不是高居庙堂,而是悬壶济世;不是君临天下,而是天下归心。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