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32章 文明交锋

第132章 文明交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南海明珠港,一场特别的会议正在举行。这是第一次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大会,与会者不只有商人,还有各国的学者、航海家和文化使者。

会场设在明德堂南洋分堂。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东西方的航线在上面交织成网。但此时,气氛有些紧张。

\你们的要求不合理!\一位西方商人站起来,\航海技术是我们花费巨资研发的,凭什么要无偿分享?\

\大海是共同的,\一位阿拉伯商人反驳,\航路也应该是共同的。你们这是在垄断海上贸易!\

争论渐渐激烈。表面上是关于航路和费用,实际上涉及更深层的文明冲突:东方强调和谐共生,西方主张竞争法则。

叶知秧静静听着这些争论。她知道,这不只是简单的利益之争,而是不同文明理念的碰撞。

\诸位,\她终于开口,\让我讲个故事。\

她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寓言:几个盲人摸象,各自都只摸到一部分,就争论象的真实模样。直到他们互相分享经验,才得出完整的认识。

\航海知识又何尝不是如此?\她说,\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智慧,只有互相学习,才能获得更完整的认识。\

这个简单的故事似乎触动了什么。一位年长的西方航海家若有所思:\确实,我们引以为傲的航海技术,其实也借鉴了阿拉伯人的天文导航。\

\而阿拉伯的天文学,\一位波斯学者补充,\又与中国的天文观测有密切关联。\

气氛开始缓和。与会者逐渐意识到:任何文明的进步,都是在交流中实现的。想靠垄断来维持优势,终将走向封闭。

一位出人意料的支持者站了出来——是西方舰队中一位颇有学识的军官。

\我必须承认,\他说,\单纯依靠武力控制航路的做法是短视的。我在东方航行多年,深知这里的航海智慧绝不亚于我们。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叶知秧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国际航海研究院?让各国的航海家一起研究,共同发展?\

这个提议引发了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这能促进航海技术的发展,反对者担心商业机密会泄露。

\诸位想想,\叶知秧说,\如果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独占航海技术,或者马可·波罗封锁丝路信息,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正是因为知识的交流,才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她进一步阐述了设想:研究院将采取会员制,各方平等参与,共同研究,共享成果。但每个成员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

\这不就是你们西方提倡的契约精神吗?\她对西方代表说,\而'和而不同',又何尝不是东方的智慧?\

这种将东西方理念结合的方式,让双方都感到了尊重。渐渐地,反对的声音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建设性的讨论:如何构建这个机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一个意外的支持来自商人群体。他们最清楚:航路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看似诱人,但长远来看,开放合作才能带来持续的繁荣。

\与其把钱花在护航和对抗上,\一位有远见的商人说,\不如投资在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

会议持续了三天。最后,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诞生了:成立\海上丝路研究院\,致力于航海技术的研究和文化的交流。

研究院的章程凝聚了各方智慧:

- 成员国平等参与;

- 研究成果共享;

- 尊重文化差异;

- 促进和平贸易。

\这不仅是航海问题的解决方案,\叶知秧对林月笙说,\更是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新模式。\

消息传到京城,朝中大臣反应不一。有人担心这会损害国家利益,有人认为这是明智之举。

\诸位想想,\叶知秧在朝堂上说,\大海的浩瀚在于它容纳百川。文明的伟大也在于它能包容差异,兼收并蓄。\

这场文明交锋的结果,远超所有人的预期。它不但化解了海上贸易的危机,还开创了文明对话的新模式。

深夜,叶知秧在书房写下感悟:

\文明如海,既有波澜,也有宁静。

智者不是去压制波澜,而是要学会在波澜中航行。

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让不同的文明在交流中互鉴,

在对话中共进,

最终汇成智慧的大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