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04章 塞外之声

第104章 塞外之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叶知秧一行踏着厚雪,来到北疆最大的游牧部落——白狼部。远处,毡帐错落,炊烟袅袅,马群在风雪中若隐若现。

\叶教习,您可算来了!\白狼部的教习张子谨快步迎上来。三年前,他从明德堂毕业后主动请缨来到边疆,要把新式教育带到这片广袤的草原。

\情况如何?\叶知秧一边走一边问。

张子谨苦笑:\难啊。您看......\

走进最大的毡帐,里面空空荡荡。角落里零星坐着几个孩子,都是游牧民族的打扮。见有人进来,他们警惕地打量着。

\上午才有十几个学生,下午就只剩这几个了。\张子谨解释,\族人们觉得读书认字没什么用,还耽误放牧。\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走进帐篷,正是白狼部的首领阿勒泰。

\我们草原人,\他直言不讳,\需要的是骑射本领,不是你们汉人的诗词歌赋。\

叶知秧不急不慢地说:\阿勒泰首领,我听说你们部落有个难题?去年草场退化,牲畜病死不少?\

阿勒泰神色一凝:\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叶知秧从行囊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我们整理的草场改良方法,结合了你们的放牧经验和我们的农事技术。\

阿勒泰接过一看,虽然认不全字,但配图详细,一目了然。他若有所思:\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去年光我们部落就损失了近千头牲畜。\

\可是,\他话锋一转,\我们的祖先没有认字,一样把草原经营得很好。\

\那是以前。\叶知秧说,\现在不同了。气候变化,草场退化,光靠经验已经不够。要想解决新问题,就要有新知识。\

她示意王子明取出一个器具:\比如这个测土仪,可以测出土壤里缺少什么养分。知道了这个,就能针对性地改良草场。\

阿勒泰来了兴趣:\真的这么神奇?\

\不信我们试试?\叶知秧带着众人来到部落附近的草场。一番测试后,她指出:\这片草场缺少钾元素,所以牧草生长不良。如果......\

她话音未落,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一群牧民围在部落的马厩前,有匹母马难产了。

\让我们试试。\叶知秧示意医学班的学生上前。这些学生不但学过兽医知识,还特意研究了游牧民族的传统疗法。

半个时辰后,母马平安产下一匹小马驹。牧民们议论纷纷,看叶知秧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好啊!\阿勒泰大笑,\没想到读书人还懂这个。\

\这正是我们要说的。\叶知秧趁机道,\知识不分贵贱,不分种族。无论是治病救马,还是改良草场,都需要学问。\

\可是......\阿勒泰还是有顾虑,\我们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怎么办学堂?\

\所以我们设计了'游学帐'。\张子谨取出一张图纸,\这是一种可以随部落迁徙的移动教室。教材也是特制的,便于携带,而且内容都是你们最需要的实用知识。\

他继续解释:\而且我们的教学方式也是活的。放牧时可以认地理,观天象;治马时可以学医理,通物性;交易时可以算账目,懂市道。把学习融入生活,不耽误一点正事。\

阿勒泰若有所思。这时,他的小儿子怯生怯气地说:\父亲,我想学......\

原来这孩子一直偷偷跟着张子谨学习,已经能认不少字了。

叶知秧微笑道:\首领,让我们做个约定如何?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如果到时候您觉得这些知识对部落没有帮助,我们立刻离开。\

阿勒泰思索片刻,终于点头:\好!就依你说的。\

得到首领首肯,其他族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当天晚上,篝火旁聚满了人。叶知秧让学生们展示各种实用技能:有的测量土壤,有的诊治牲畜,有的教授算术,还有的讲解天象。

\你们看。\叶知秧指着天空,\这几颗星星的位置,可以帮助判断方向。你们游牧民族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如果能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那就更完善了。\

一个老牧民惊讶道:\你们还对这个感兴趣?\

\当然。\叶知秧说,\我们就是要集各家之长。你们的游牧知识,对我们很有启发。比如你们放牧的轮替制度,其实暗合天时地利,很值得研究。\

听到汉人要向他们学习,牧民们的态度明显更友好了。有人开始主动分享经验,有人表示愿意让孩子来上学。

接下来的日子,张子谨和他的助手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教学实践。他们随着部落迁徙,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加入了更多草原实用知识。

慢慢地,奇迹发生了。越来越多的牧民发现,这些知识确实有用。懂得测土改良的牧场长势更好;会看天象测风的放牧更安全;识字算数的交易更划算。

三个月后,阿勒泰主动来找叶知秧:\我们不但要继续办学,还要办得更大些。\

\哦?\叶知秧有些意外。

\我已经和其他部落商量好了。\阿勒泰说,\大家可以轮流派人来学习,学成后回去教给族人。这样知识就能传播得更快。\

叶知秧欣慰地点头:\如此甚好。不过我建议,除了实用技能,也要学些文史知识。这样可以加深汉族和游牧民族的互相理解。\

\没问题。\阿勒泰爽快地说,\我们也想了解你们的文化。对了,你们不是在改革科举吗?我们的孩子将来也能参加考试吗?\

\当然。\叶知秧说,\新科举的目的就是选拔真才实学。只要有真本事,无论是谁都有机会。\

临走前,阿勒泰送给叶知秧一匹白马:\这是我们草原人的传统,送马代表交朋友。\

望着广袤的雪原,叶知秧感慨:\教育果然是最好的桥梁。它能跨越语言的障碍,超越文化的差异,让不同的族群找到共同的追求。\

\先生说得是。\张子谨说,\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必须扎根现实。只有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赢得人心。\

叶知秧欣慰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当初他主动请缨来边疆时,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但现在看来,正是这种勇气和担当,让教育的种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继续努力。\叶知秧说,\草原很大,但只要我们的心意够诚,教育的阳光终会照亮每一个角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