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洗白(9)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最强工具人出征,寸草不生!
华清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眼神中透着笃定:
“妈,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我办事,啥时候出过岔子?您还不了解我嘛。”
母子俩这边话音刚落,华清的手机便响了起来。
他低头一看,原来是许久未曾联系的一位小学同学打来的。
华清接通电话,那边就传来小学同学热情洋溢的声音:
“老同学,好久不见啦!”
“大家工作了都忙,也没顾得上聚聚,今晚上有空不?一起吃个饭呗。
华清略一思索,反正自己这会儿也没什么要紧事,便爽快应道:
“好啊,去哪儿吃?”
小学同学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笑,说道:
“就四季饭店,我都订好桌了,你麻溜儿地快过来吧。”
华清挂了电话,骑上电动车朝着四季饭店赶去。
到了地方,进了包间,抬眼望去,只见屋里坐了七八个人。
华清脑海中飞速检索着原主的记忆,这些人似乎都是老家村子里的乡亲。
他刚一踏入屋内,众人像是约好了似的,“唰”地一下全都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纷纷向他点头示意。
小学同学更是快步迎上前,一把将华清让到了主座上,这般阵仗,让华清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落座后,小学同学便挨个给华清介绍在座的各位,华清始终面带微笑,礼貌回应。
介绍完毕,小学同学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微微前倾身子,低声说道:
“我二叔当年也有一套房子,被谢必强那家伙软硬兼施给强买去了,情况跟你很像。”
“他们听说了你的事儿,都很关注,大家都想知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那房子真能要回来吗?”
华清淡然一笑:
“肯定没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宅基地是不能随意买卖的。”
“咱们占着理儿呢,怕啥!”
小学同学的二叔听闻华清所言,喜笑颜开:
“那就好!”
“我们合计着建了个微信群,方便互通消息,我这就把你拉进去。”
“往后你要是有啥行动,麻烦在群里给大伙吱一声,咱们跟着有样学样,心里也能有个底。”
华清一听,赶忙摆了摆手,神色严肃:
“群体性事件?这种事儿我可不敢带头。”
“如今可是法治社会,万一出了岔子,被查出来,那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搞不好还得进局子蹲大牢呢。”
“我家那套老房子,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业,是我们一家人的根,我肯定不可能让谢狗给霸占了去。”
“至于你们,我劝还是谨慎行事,千万别搞什么联合对抗之类的事儿,容易落下把柄。”
二叔等人听了华清的劝告,相视一笑,纷纷点头应和:
“行,想不到宋远孝的儿子这么有出息。”
“反正大伙都盯着你呢,你咋干,我们就咋干。”
“你要是真能把房子顺顺利利要回来,那可就是我们的大恩人了,大伙都记着你的好!”
华清被校长责令放了长假,倒也乐得自在。
这天,他跨上电动车,来到了必强纸箱厂附近。
找了处隐蔽的角落停下后,他从背包里取出无人机,熟练地操控起来。
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镜头稳稳锁定纸箱厂,将那偷排污水的隐秘画面拍得一清二楚。
就连旁边那条被污染得臭不可闻、黑水翻涌的河道也一并摄入镜头之中。
第二天一大早,环保局就给谢必强打过电话:
“谢总,出事了!”
“有人在省官网上举报你们纸箱厂偷排污水,这事儿闹大了,省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人下来严查。”
“你赶紧想想办法,把这件事平了!”
谢必强接到电话,惊得从床上一跃而起,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什么?到底是谁这么缺德,敢举报我?查出来了没?”
电话那头,环保局副局长的声音透着几分无奈:
“是一个叫宋华清的人,你是不是得罪过他啊?”
“我这就把督办单拍个照片发给你,你赶紧按要求处理一下。”
“要是省里真下来查,到时候谁也保不了你。”
“明白,明白!”谢必强挂断电话,点开微信。
他看着那张刚发过来的督办单,目光阴晴不定,气得咬牙切齿,破口大骂:
“好你个b崽子,来阴的。”
华清正慵懒地窝在被窝里,美滋滋地睡着回笼觉,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他睡眼惺忪地摸过手机,瞧见来电显示是校长俞新知,便不紧不慢地接起,声音里还带着未散的困意:
“喂,校长,有事吗?”
俞新知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宋老师,这会儿忙什么呢?”
华清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回应:
“在家闭门思过呢,您不是特批我休假了嘛。”
“我可不得按照您的批示好好反省。”
俞新知嗤笑了几声,显然对他的话很是怀疑:
“别反思了,赶紧收拾收拾回学校上班,来了之后,先来我办公室一趟。”
华清无奈地撇撇嘴,不情不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磨蹭了好半天才洗漱完毕,随便扒拉了几口饭,等赶到学校时,已然将近午饭时间。
他抬手叩响校长办公室的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脸上挂着似有若无的笑:
“校长,又有什么指示?”
俞新知眉头紧锁,目光直直地盯着他,开口便是责备:
“我让你在家好好反思,你倒好,跑去举报人家工厂,这是闹哪出?”
华清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看似大义凛然的笑容,振振有词地说道:
“校长,您这话就不对了。”
“那家工厂偷偷排放污水,把地下水源都污染得不成样子。”
“您想想,地下水源多难治理,就是投了钱正儿八经的治理,一百年也不一定能治好。”
“我这么做,那是一心为老百姓的健康着想,更是为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