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末世囤千亿物资,废土基建手拿把掐! > 第四十五章建设蓝图

第四十五章建设蓝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末世囤千亿物资,废土基建手拿把掐!!

江琦玉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那本《房屋建筑手册》,一页一页仔细翻阅。手册的内容非常详尽,涵盖了从基础的城墙建造到复杂的民居设计,甚至还包括伐木场、采石场等资源采集设施的建造方法。每一页都配有详细的图纸和施工指南,仿佛是为末世基地量身定制的百科全书。

“城墙、伐木场、采石场、民居……”她低声念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册中提到的三十多种建筑类型让她大受启发,尤其是关于资源采集和防御工事的部分。

以别墅为中心,建立领主府,向外呈环形布局建立一圈民居区,也可成为庇护所。

别墅作为核心建筑,墙体由厚实的钢筋混凝土筑成,窗户安装特制的防弹玻璃,大门采用高强度合金打造,具备多重锁闭和防御机制。别墅内部划分出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库、医疗室等重要功能区域。

民居庇护所环绕别墅而建,以木质和砖石结构为主。每间民居面积约30- 50平方米,可容纳3- 5人居住。房屋之间间距2- 3米,既能保证一定的私密性,又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民居外墙由砖石堆砌,厚度约30厘米,具有一定的抗撞击和防丧尸能力;屋顶采用木质框架搭配石棉瓦,既能防雨又相对轻便。

在民居与别墅之间,设置一条宽约5米的环形通道,方便人员和物资的快速通行。通道地面用平整的石板铺设,两旁设置简易的路灯,采用太阳能供电,保障夜间照明。通道内侧靠近别墅的一侧,设置一排木质岗哨,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负责监控周边情况。

整个民居区域(庇护所)的最外围,建造一圈防御围墙。围墙高约3米,由砖石和废旧金属混合搭建而成,每隔10米设置一个瞭望塔,塔上配备望远镜和简单的通讯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和通报危险情况。围墙上还设置多个射击孔,用于防御丧尸和可能的外部威胁。

这是目前能达成的,最安全方便的建筑规划。

她回想起之前基地的建设,虽然也采集了木头和石头,但每次都是开车去远处的体育场和树林,效率极低。

如果能按照手册中的建议,在合适的地点建立伐木场和采石场,资源的采集速度将大大提升。

“伐木场可以建在别墅区东侧的树林附近,采石场则可以直接建在体育场旁边。”她低声自语,脑海中迅速规划出基地的未来布局。

手册的最后几页还提到,随着基地建筑的增多,手册的等级也会提升,解锁更多高级建筑和功能。这让江琦玉更加期待未来的发展。

---

天刚破晓,江琦玉已站在基地空地中央,身姿笔挺,气场强大。

居民们陆续赶来,瞧见她都安静下来,眼神里满是敬畏。在这末日世界,江琦玉凭实力和决断力成为众人的主心骨。

“今天搭建防御工事和民居,按手册做,别出错。”江琦玉语气干脆,没有多余的话。

她迅速分配任务:“搬运组,把木头、石头运到工地,注意安全。搭建组,严格按图纸施工。”条理清晰,指令明确。

众人迅速行动。搬运组费力扛着材料往工地赶,搭建组围在手册前研究,因为没经验,搭建进度缓慢,每一步都很谨慎。

第二天,晨光还未彻底撕开灰蒙蒙的云层,基地的庭院里已是一片嘈杂。江琦玉站在别墅台阶上,看着眼前蚂蚁般忙碌的人群,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房屋建筑手册》的皮质封面。

众人像被抽打的陀螺,在堆满木材石料的临时仓库与工地间来回穿梭。李大林年纪大了,弓着腰扛起一根碗口粗的圆木,汗珠顺着脖颈滚进衣领,浸透了背后歪歪扭扭缝着"搬运3组"的布条。"老李你悠着点!"他冲前面踉跄的中年男人喊,"这木头要是砸了,咱今天可就白干了!"话音未落,老李肩头的木料突然歪斜着滑落,哐当砸在地上,吓得旁边正在钉篱笆的女人差点把锤子砸在手指上。

搭建组那边的情况更令人头疼。五六个脑袋挤在摊开的手册前,像群啄米的麻雀。穿褪色工装裤的中年女人用长满茧子的手指戳着图纸:"这承重柱必须得斜着打榫卯,末世前我爹盖过老屋......"旁边戴眼镜的年轻学生急得直推镜框:"可手册第17页标注的是直角结构。”

正在给围墙抹泥张遇甩着沾满灰浆的手凑过来:"要我说就该先搭框架......"

江琦玉踩着碎石走近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两个男人正握着凿子较劲,木屑簌簌落在他们青筋暴起的手背上;三个妇女跪在地上用草绳丈量地基,草茎在晨露里断成几截;最年轻的阿明举着钉耙当标尺,歪歪扭扭的影子在初升的太阳下缩成一团。

"停。"她清冷的声音像盆冰水浇下。众人僵在原地,看着领主抽出炭笔在木板上唰唰画图:"榫卯斜角用在屋顶,承重墙必须垂直——王婶,把你爹传的麻绳绞盘拿来。"又转头对眼镜学生说:"用石灰水在泥地上标线,每五尺钉个木桩。"最后看向张遇:"框架要等标线完成再......"

突然响起的刺啦声打断她的话。众人齐刷刷转头,只见两个搬运工正手忙脚乱地扶起倾倒的推车,碎石哗啦啦滚进刚挖好的壕沟。江琦玉闭了闭眼,闻着空气里新鲜木屑混着汗酸的味道,突然想起前世曙光基地那些整齐划一的混凝土高墙。那里没有手忙脚乱的平民,只有沉默的苦力与监工的皮鞭。

"今天就到这里。"她收起炭笔,看着众人愕然的表情,"太阳落山前把标线画完就行。"

暮色降临时,江琦玉站在天台上俯瞰。歪歪扭扭的石灰线像条银蛇盘踞在焦土上,三十几个木桩像豁牙的老者参差不齐。但不知何时,有人用碎布条在木桩间系了铃铛,夜风掠过时叮铃作响——这是最原始的警报装置,却比任何精密仪器都让她眼眶发热。

江琦玉双手抱胸看着,见木头和石头快速减少,想起手册里“木材和石头是基地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大量储备”这句话。她心里清楚,按现在的消耗和采集效率,资源撑不了多久,得尽快建立稳定的资源采集机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