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甄嬛传之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 第464章 和谈

第464章 和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甄嬛传之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第464章 和谈

宴会结束后,雍正带着六阿哥回了勤政殿,和朝中的重臣们商议和谈的事。

走出九州清晏,甄嬛、沈眉庄和安陵容三人结伴而行,见暑气已经褪下了不少,便决定去后面的小岛边散步。

刚走出几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清亮的声音:“三位娘娘请留步。”

三人转过身,只见果郡王已经快步走了过来,躬身行礼道:“小王见过三位娘娘。”

安陵容皱了皱眉,上前一步将甄嬛挡在身后,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果郡王有事?”

果郡王的目光越过她,落在甄嬛身上,眼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而甄嬛神色不变,脸上依旧带着得体的笑容。

安陵容见果郡王迟迟不开口,心中有些不耐,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果郡王?”

果郡王这才回过神来,有些不自在地后退了一步,低声说道:“刚才在殿里,多谢文妃娘娘解围。”

甄嬛微微一笑,语气淡然:“王爷客气了,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我们先走了。”

果郡王见状,急忙上前一步带着一丝恳求:“娘娘,小王有一些话想要与皇贵妃娘娘单独说。”

听到这话,安陵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

虽然此时只有她们几人和贴身丫鬟在场,但雍正的探子无处不在,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的语气顿时冷硬了几分:“隔墙有耳,王爷说话请注意分寸。”

甄嬛上前半步说道:“果郡王,我们三人体同一心,有话在这里说就可以了。”

果郡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这些日子以来,玉隐忙碌,我又去了雁鸣关,果郡王府的后宅事务无人打理,已经乱套了。还望皇贵妃劝一下玉隐,让她回府主持大局。”

“为什么要劝她?”

不等甄嬛开口,安陵容已经抢先一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怎么?你无法履行一个丈夫的责任,却要让她承担妻子的责任?果郡王,你这未免也太双标了吧?”

果郡王没想到安陵容会如此直白地指责他,脸色顿时涨红,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安陵容步步紧逼。

果郡王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沈眉庄见状,轻轻拉了拉安陵容的衣袖。

安陵容这才稍稍收敛了情绪,但眼中的不满依旧未散。

她知道,果郡王是个单纯的人,若是对一个人好,便会倾尽全力;但对于不在他心上的人,他则会完全无视,任凭对方付出再多,也无法温暖他的心。

而近些日子,果郡王的所作所为让安陵容越来越不满,唯恐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连累到甄嬛和她们。

甄嬛见气氛有些僵持,便柔声开口道:“果郡王,玉隐近来确实事务繁忙,不过她忙得都是正事,您作为她的夫君,理应多体谅她。府中的事务,不是还有娴福晋吗?”

果郡王低下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她身子弱,实在力不从心……”

安陵容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她身子弱,就可以做一个赏花喝茶的贵夫人,整日里悠闲自在;而玉隐身子强壮,就该替你打理内宅琐事,忙得脚不沾地,连自己想要做的事都不能做。那玉隐可真是倒霉,来日我要让卫临开些有损身子的药给她吃,说不定能得你一丝怜惜,是不是?”

果郡王被她的话刺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辩解,却又无从开口,只得低下头,避开安陵容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声音微弱地辩解道:“小王……小王并非此意……”

“并非此意?”安陵容冷笑更甚,眼中闪过一丝讥诮,“那你是什么意思?玉隐为您操持家务,打理府中上下,您却从未体谅过她的辛苦,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如今您倒是心疼起别人来了,果郡王,您这心偏得可真够明显的!”

果郡王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低声道:“小王……小王知错了。”

安陵容却不依不饶:“我是什么人,你干嘛向我认错,嘁~”

说完,拉着沈眉庄走了几步,然后又回过头,“果郡王,我再送你四个字:谨言慎行,望你牢记在心,我不是每次都能帮你解围。”

她们两人虽然把甄嬛留在那里,却不敢走远,仅离着几丈的距离。

仅仅一刻钟,甄嬛就回到了她们身边。

三人继续散步。

安陵容看了看甄嬛的脸色,见她并无不妥才说道:“甄姐姐,当初玉隐去医馆是我的主意,如今果郡王不愿意,我才言辞激烈了一些,你不要介意。”

甄嬛看着她,没有说话,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

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映照出她们的身影。湖边的柳枝随风轻摆,倒映在水中,与她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

不知过了多久,甄嬛轻轻说道:“容儿,谢谢你!”

“甄姐姐,不客气。”

湖畔的风轻轻拂过,带来一阵淡淡的花香。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为这静谧的黄昏增添了几分生机。

前朝的议和事宜进展得颇为艰难,雍正提出可以向准葛尔大军提供治疗时疫的方子及大批药材,以示大清的诚意。

然而,策零却毫不退让,坚持要求大清每年封赏白银三百万两,作为议和的条件。

双方你来我往,经过数个回合的激烈谈判,始终未能达成一致,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几日后,边关传来消息,岳钟琪将军率领一支精锐小队,趁夜突袭了准葛尔的粮草大营,将他们的粮草烧得精光,准葛尔大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策零得知此事后,脸色铁青,粮草被毁,大军难以维持,若再继续僵持下去,恐怕连自保都成问题。权衡再三,他只得放下强硬的态度,同意重新与大清进行和谈。

这一次,策零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经过一番磋商,最终达成了协议,双方重新划定边界线,明确各自的领土范围,并约定定期于甘肃开设互市,以促进边境贸易与民生交流。

但是双方都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准葛尔和大清之间,早晚有一场生死决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