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好孕小妖精被绝嗣大佬娇宠 > 第365章 长公主要造反26(完)

第365章 长公主要造反26(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好孕小妖精被绝嗣大佬娇宠!

姬昭三岁那年,新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金黄的麦浪从北境一直绵延至南疆,商队的驼铃声昼夜不息地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如今处处可见学堂与医馆,连最偏远的山村都能听见孩童诵读《新夏律》的声音。

这一日,姬小颂带着姬昭巡视新建的运河。

小家伙穿着缩小版的执政官服,一本正经地跟在母亲身后,银发束成一个小髻,碧蓝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一切。

“娘亲,为什么河要拐弯?”他指着人工改道的河段。

姬小颂蹲下身,与他平视:“因为那边有个村子需要水。”

“哦。”姬昭歪着头想了想,“那要是另一个村子也要水呢?”

“那就再挖一条支流。”

“要是支流也不够呢?”

阿史那云从后面一把抱起儿子,笑着捏他的鼻子:“那就让我家昭儿想个更好的办法。”

姬昭眼睛一亮,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我知道!可以造个会下雨的机器!”

周围官员忍俊不禁,姬小颂却若有所思。

她看向运河两岸郁郁葱葱的农田,突然道:“传令工部,明年开春在旱区试行人工降雨。”

众人愕然。阿史那云挑眉:“执政当真?”

“为何不?”姬小颂轻抚儿子柔软的银发,“新夏的未来,本就该由敢想敢做的人来开创。”

这句话很快传遍朝野。

有人嗤之以鼻,说执政宠子无度;

也有人暗中欣喜,觉得终于等到变革的契机。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敢想敢做”的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第二年开春,工部在西北旱区架起了十二座高达十丈的“祈雨台”。

当工匠们按照小姬昭画的草图,操作机关将特制火药射向云层时,围观百姓还当是看个热闹。

直到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干裂的田地上,老农跪在泥泞中嚎啕大哭,所有人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三个月后,第一本《人工降雨术》由执政府刊印发行。

书扉页上赫然印着五岁姬昭的稚嫩笔迹:“天不下雨,我们自己下。”

阿史那云连夜带着儿子跑遍都城酒肆,把说“执政宠子误国”的老儒生们灌得烂醉,非要他们对着童谣集承认这是“执政宠子误国”。

姬小颂在宫墙上望着父子俩胡闹的身影,轻笑着摇头。

她手中奏折里,工部正在申请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南疆,那里有片荒漠,已经干旱了上百年。

*

姬昭五岁生辰那日,北境突发地震。

消息传到执政府时,姬小颂正在批阅奏章。

她当即掷笔而起,却见阿史那云已经披甲执剑站在殿外。

“我去。”他简短地说,“你坐镇都城。”

姬小颂凝视他片刻,缓缓点头:“带昭儿一起。”

阿史那云瞳孔微缩:“他还小......”

“让他看看真实的江山社稷。”姬小颂将调兵虎符放在儿子手中,“也看看他母亲是如何守护这片土地的。”

北境的惨状远超想象。

山体崩塌,河道堵塞,整座安康城半陷地下。

赵无伤带着边军正在废墟中搜救,见到阿史那云时明显一怔,目光落在小姬昭身上更是复杂。

“伤亡如何?”阿史那云单刀直入。

“死伤过万。”赵无伤声音沙哑,“粮仓全毁,药材紧缺......”

话未说完,一个小小身影已经冲向废墟。

“昭儿!”

阿史那云急忙去追,却见儿子蹲在一处倒塌的屋梁前,正努力扒开碎石。

下面压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

“父亲!快来帮忙!”

那一刻,阿史那云在儿子眼中看到了与姬小颂如出一辙的决绝。

他沉默地拔剑,一剑劈开沉重的横梁。

接下来的日子,姬昭几乎走遍灾区每一个角落。

他把自己带的干粮分给孤儿,用稚嫩的声音安慰失去家园的老人,甚至指挥侍从搭建起简易的学堂。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把新城建在山那边?那里地基稳固,还有温泉!”

赵无伤本想一笑置之,却在勘察地形后肃然起敬。

五岁孩童的建议,竟比工部多年的图纸更合理。

回都那日,万人空巷。

百姓们争相目睹那个传说中的神童,却见银发小公子风尘仆仆地睡在父亲怀里,手里还攥着半块没来得及送出去的麦芽糖。

姬小颂在城门亲自迎接。

她接过熟睡的儿子,轻声问:“如何?”

阿史那云望着都城的万家灯火,突然笑了:“我们的儿子,将来会是个比你更出色的执政。”

“不是执政。”姬小颂纠正道,“是开创者。”

*

十年后,十五岁的姬昭提出了废除世袭制的方案。

“既然母亲能靠才能成为执政,为什么我不能参加选举?”

他在议事厅掷地有声,“我要让天下人知道,这个位置不是靠血脉,而是靠本事!”

老臣们哗然,年轻官员却热血沸腾。

姬小颂当众撕毁了那份授予姬昭特权的诏书:“如你所愿。”

*

又过了五年,二十岁的姬昭高票当选新夏第二任执政。

就职典礼上,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颁布《废奴令》,第二件事是迎娶一位农家女为妻。

阿史那云气得跳脚:“臭小子!那么多贵族千金......”

“好了。”白发渐生的姬小颂拉住丈夫,“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一个不看门第的新夏。”

*

很多年后,史学家们争论不休。

有人说姬小颂开创了盛世,有人说姬昭才是真正的改革者。

但无论如何记载,都会以同样的话作结:

“新夏历一百二十年,执政姬昭退位,传位于民选贤才。自此,九州大地再无世袭,唯才是举。姬氏夫妇隐退西域,终老于雪山之下。其子姬昭毕生无子,收养孤儿数十,皆随母姓。”

最后一页的夹注里,还记着一件趣事:

据说姬昭晚年曾回到儿时玩耍的运河边,对着潺潺流水自言自语:“娘亲,我做到了。”

风吹过麦田,仿佛传来一声遥远的应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