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道门万历 > 第五十一章太真洲

第五十一章太真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道门万历!

这地士族豪阀林立,都是要拿嘴皮子碰刀子的,别处修士或武夫糙汉,他若随性做事时,有人拿本儒经要同他讲话吵架,怕是来人嘴皮未动他就抬起手,当场给打杀了。

这太真洲不会,再恼火无非脸色铁青,咬牙切齿看着那些呆头呆脑,着实可恨的文坛士子,是不敢杀么?是的,能让修道练气士退却的只有恐惧;盖因天下十成文运,此地占了八九分,也属天公垂怜疆域,枉杀冤杀是要天厌天弃的,又因此地多人间王朝,甚么治学治国的学塾学宫也多,还有甚么儒道大圣也有些,门生遍及天下;你倘或打杀了一“腐儒”,他门生晓得于你讲不得道理,那他不会学法,参悟儒经么?也是有修为的,再打不过,振臂一呼,儒生子弟云集而来,你是水牛也给唾沫星子淹死了。

论及到此处,又绕不开一人。

早年这局面不显,进学举业同普罗大众那是无甚相干的,那些士族豪阀把“文以载道”这路死死攥紧手心,你就是有别的修行法子,修行登高也要慢他一截,只因他受“天眷”,再者大儒经文也在他手里,你那修行法子比得过么?他有先生师承,你也有么?

修行看书不是比谁家朱墙高门阔气些,这样是不好的,须是有人变革,打破些陈旧不堪的门第观念,让此文运聚拢任,儒道气运似高悬明月,厚泽一洲。

这人在后世被尊成首位儒道大圣,因礼乐合乎“道”,故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多以言传身教度化一地一个国。诚然,这文风绝非一人能促成,能让修士乖乖听话,还因太真洲道教圣地——悬水。

因果。

这词也算个陈词滥调了,奈何人人避之如恶鬼,一些顶尖修士得道后亦不敢轻视,日夜抽丝剥茧,消除修道练气途中积攒的无数因果。

“算尽后世千万载,推出万年生死机”。

这话说的就是悬水,千万缕因果丝线亦包含其中,哪位儒道大圣在其相帮下,硬生生改天换地,让太真洲气运换了新颜。

僧不言名,道不言寿,儒不可欺。

……

悬水。

卜山顶峰有八卦图,有一道号为“算返”的古稀老道踩在坤卦上,穿着制式普通的藏青色道袍,满头灰发似秋日干枯野草,无一丝生气。他轻轻抬脚,踩了踩坤卦,半响后笑道:“日后百姓俗子的何去何从,去留来去,要贫道等人怎么去衍化想象?”

气运留着他看得清切,神京城与玄都接连显化的国运真龙,十万大山暴增的业障,算返道人只消心算一二便摸清来龙去脉,晓得了底细。他说这话是考虑世俗,等到将来正式开战,寻常人不可能有丝毫立身之地。任何规则秩序都会遭到破坏。

得以生存王朝之下,受一地庇护,虽生死不过百年,但到底能在规矩内获取最大自由。最重要的是能有命在身,不会一觉醒来发现脑袋搬家。

而那些混乱无法之地,比如夷洲、青霞洲神符王朝南部等,人和猪狗畜生没任何区别。

还真是万物天生,众生平等。

“积弊已久,再起乱像,加上各种秘境遗址现世,很难不让人觉得要发生点什么。”

有位以青年模样现世的道人,他站后头说道:“这天下鱼龙混杂,除有大统之势的乾陀王朝,其余三洲大小势力数量需以千万记。”

“修道求长生之人最多的世道,恰逢远古机缘遗址、大战遗留机缘显世。看似僧多粥多,人人有份,实则人人自危,瘦他人而肥己身。”

混乱膨胀,到时别说底层俗子,就是修道之人也要被一齐炸死。人人争渡,逆流而上,只会加剧这种变化,更加肆意掠夺天地。

道号为玄机的道人说道:“想我悬水,道主当年借助先天神机图,一直在推衍此事终极,要算出个最后结果,最后也实如道主所料,着才落得几年太平,难道要我们学当年么?”

一直在旁边闭目养神,侧耳倾听的卜山山主睁开眼,直接说道:“何去何从不知道,但以现有格局肯定不行。”

接着他就做了个比喻,“如果将整座天下看作朝廷,所有势力都是裂土封王的诸侯,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理解?”

“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玄机接过话道:“这天下,需要大统。”

自古以来,无数宏图霸业以灭顶之姿席卷旧势力,过程堪称动人心魄,叫旁人恨不能亲眼所见;天离、乾陀或是别个势力既想灭人道统,当然不能例外。

大夏境内的道门势力不少,可赵礼仍是能缔结天静宫等道家势力不顾香火情谊对其出手,可见其除了利益外,定然“迫之”大义情理。

就好比上古时期,人族历史首个一统大洲的乾元王朝,那时的人间大地刚好是继仙人落地生根、各族矛盾爆发后,道法迁徙前的时间节点。

纵横老祖王诩,以一己之力游走各国的同时激发矛盾,强国以大喜功诱之,弱宗则逼以道统兴盛衰亡。众弱以攻一强,以一强而击众弱,最终在那充满暴力与动荡的时代中,求得一个新的秩序。

那个秩序就是乾元王朝,取名很有讲究,出自万经文之首中的某篇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与“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二者起承转合,遥相呼应,同源同流,只不过乾元始皇帝心比天高,弃了坤辞不用,只取乾元二字,委实弃天地阴阳大道于不顾。

结局可想而知,等后来矛盾彻底爆发,内乱开始,这个华丽而盛大统一王朝便逐渐分崩离析了。

乾元王朝让人间伊始,却未能生生不息,统御天下,却未能顺承天下,让许多经历过那个时期,又见了如今世道的修士倍感惋惜。

当然不可能是只一个原因便亡了国,可这就像早有先知一般,事物发展轨迹早已预定,不说什么顺承,至少也不能背道而驰。

说来也怪,乾元亡国被灭之后,各类百家学术璨如繁星,且再不虚无空乏,好像都随着那群仙人一起落地生根了,几个大教更是如日中天,悬空照耀人族数万年矣。

后世的神符终结乱世,乾陀一洲大统,包括大夏前身,很大程度上是延续了乾元王朝的精神意识,这种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例如玄机也会说一句,“这天下需要大统”。

当世修行王朝比之乾元还远矣,既如此就得花费更多的心思,以更不可理喻的姿态来袭。

只说除今日之天下的局面更为复杂外,很多道统法脉、人情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很难再去改变什么。没有将一切推倒重来的魄力是很难把这件事做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