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35章 水果(完)隋朝完

第35章 水果(完)隋朝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咳咳,扯远了,继续讲隋炀帝。

隋炀帝生前身后,恶评如潮。

作为罪在当代,利过千秋的典型人物。

隋炀帝也有几件利在千秋的事可以说一说,但是这点事和他的昏庸比起来,不值一提。

其一就是科举制,隋文帝时就有科举制,而隋炀帝则是更加完善了。

其二就是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确实极大的方便了运输。

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不能惠及当时的百姓。

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如果不能体恤自己的臣民。

一个高歌猛进的王朝,如果不能等一等他步履蹒跚的子民,

那么它所迎来的只能是身死国灭的下场。】

隋朝。

隋文帝杨坚长叹一口气,他的儿子,终究还是做过一些好事。

可惜和他的罪过来说,这些功绩,不值一提。

不过看来这两件事,一定对后代很重要。

隋文帝摊开墨宝,写下“科举制”,“隋唐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为何要叫隋唐大运河?隋文帝感觉有些奇怪。

秦朝。

秦始皇注意到这是两件“利在千秋”的事。

科举制?何为科举制?

这个什么大运河他看名字大概可以理解,挖出一条河。

前面神迹也说过,动用极大的人力挖了好几条渠连在一起。

还有神迹最后四句话,秦始皇陷入了沉思。

“罪在当代,利过千秋。”

这天下还有的是人骂他暴秦,骂他暴君,只是不知道,神迹是如何评价他的?

隋朝,隋二代。

李渊和李世民在金銮殿上看着神迹所说,他问道身边的儿子:“我朝之后该如何做?”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惠百姓,轻赋税,无傜役,必成盛世大唐!”

李世民本来还在外面看神迹,但是逼宫成功,便有人把他接进了皇宫。

他们李家,成了天下共主。

“好好好,我儿聪慧。”李渊抚须叹道。

三国。

诸葛亮看着隋唐大运河,陷入了沉思。

蜀汉地处贫穷,远不及北方,江东繁华富丽。

这隋唐大运河居然能贯通南北!?

可惜…

所用人力太多,蜀汉目前无力承受。

早在神迹指出三国被司马乱权之后,司马家已经第一时间被曹丕处理。

但是三国反而更加互通有无了 毕竟按照神迹所说,三个国家后代无一明君。

拿到《三国志》之后,诸葛亮对如今的天下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许多人都已经在东汉末年死去,现在留下的,只有他了。

【在汉朝和蜀汉,主要是由地方的州郡长官向中央推举人才。

名义上侧重于人物的德行和才能,实际上是根据其出身门第来选拔,这就导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

到了隋朝,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规定地方官方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其实到这里都不算完整的科举制,但是已经让朝廷上层慢慢的脱离士族举荐,

隋炀帝设立了进士科,规定了考试的内容、程序和标准,以选拔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

他扩大了考试的范围,允许各地士人、庶族、寒门参加考试,以广纳天下英才;】

汉朝,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

各朝各代的读书人激动的看向神迹所说,经商者低贱。

他们家里也是日日让小辈通读四书五经,但是连入朝为官的门槛都摸不动。

“寒门也能参加科举!?”有人激动的问道。

“神迹所说,自然为真!”

“就是不知道我朝皇帝何时开科举制!”有野心者这样畅想!

“若是开了科举制!我必然第一个前去报名!”有少年意气道。

“那你还不回去好好学习,神迹已预下,我朝也快了!”有老人家说。

顿时他身边围上一群人:“老师,你说真的吗?”

“你们且看着吧,不出三月。”老人笃定的说道。

他已经没指望了,但是这些年轻人,必然能等到那一天。

汉朝。

刘彻注意到这个选拔人才的方法,忍不住笑道:“卫青,你觉得此法可行?”

卫青看着神迹所说,内心激动到:“臣觉得可行。”

他少为牧童,受尽苦楚,后来还是因为他姐姐卫子夫进宫,他才得到汉武帝赏识。

如是有科举制,至少那些百姓们,有了希望。

他还要把自己外甥推荐给汉武帝,如有科举,武举,他外甥必不弱其他人!

秦朝。

秦始皇心神大动,如此选拔人才吗?

可行,可行。

秦朝老牌贵族太多,又容易官官相护。

让无背景的人进入朝堂,此人就是皇家派系成员!

要想治理好这个天下,需要明君,更需贤臣!

如果朝堂没有能臣,那就沦落到隋朝末代,明朝末代。

亡国也就不远了。

秦始皇已经接受了,或许秦朝不能一统千秋万代,但是他转而想到:

天上的神女熟读那么多朝代历史,想必年岁应当很大了吧?

不知有没有长生不老药?

我不倒,秦朝不灭。

这是一统天下之主,秦始皇绝对的自信。

唐朝。

李世民直起身子,目光明亮的看着科举制。

抚掌大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科举选拔庶人,也可以消弱贵族对朝堂的控制权。

要不然如今朝堂,怎么都是沾亲带故的,看着就烦。

东汉末年。

周瑜看着这个科举制,心下大动,江东本就背靠水利,所以大运河此事,不着急。

反倒是连年天灾的陕西和河南应该着急。

这个科举制,周瑜之前就有猜测,但是始终不明白这个科举制如何实现。

没想到如此简单,无论老少,有能力者都可任用之。

现在的各地依然是士族门阀垄断仕途,你家里没点家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话。

明朝。

朱元璋看着神迹所说科举制,突然想到自己刚登基时所说的:“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可惜因为元代,禁止汉人学习看书,选拔人才的效率极低,他只能不得已的停止了科举制。

不过如今已经有快十年了,该恢复了。

士族垄断朝堂,他老朱家岂不是要看那些士族的脸色!?

“徐达,准备重开科举制。”朱元璋吩咐。

———

感觉隋朝写了很久……也可能因为隋朝实在没什么有名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