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奋斗从五十年代开始 > 第541章 三个儿子出国留学

第541章 三个儿子出国留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奋斗从五十年代开始!

易小川对许大茂可没什么感情。

但是对易中海反而是有感情的。

就算不是亲生的,但易中海毕竟扶养了他十几年,毕竟生恩不如养恩大。

所以易小川心里对易中海的死还是很难过,而对害死易中海的许大茂其实也是怀恨在心。

只是他现在没啥能力,也只能先听自己母亲的委身跟着许大茂先混着。

王建军在知道易中海去世的消息时已经是好几天之后。

他不免有些唏嘘。

想当初,自己刚回到四合院就得罪了易中海。

到后来,他和易中海也较量了几次对方都没占着便宜。

当然在王建军眼里,他从来没有把易中海当成过对手。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喜欢道德绑架别人的老家伙罢了。

不过易中海的死亡倒是给院里蒙上一层阴霾。

毕竟他是自杀的。

老一辈人对这种非正常死亡很忌讳。

贾张氏还煞有其事地给易中海做了法事,到了晚上还要关上门在嘴里念叨一通不明所以的话。

她毕竟曾经是易中海的前妻。

现在最怕的就是易中海下去后带着老贾一起来找她。

到那时老贾不得怪她不守妇道。

至于赵春桃也不敢回来住,她现在带着这些年攒的养老钱去投靠自己的老姐妹们抱团取暖。

因为一直没人接手,所以易中海的房子暂时被街道办接手。

在街道办的安排下,易中海那房子住进来一户人家。

据说那男的是在肉联厂上班。

一脸横肉看着就凶神恶煞。

估计也就只有这样的人才不怕易中海家死过人。

时间可以抚平一切的情绪。

几个月后在众人刻意的遗忘之下。

易中海的事情就仿佛没发生过一般。

而另一边,香江的机场。

王建军和沈初夏还有沈麦秋一起来机场送三个孩子坐飞机去漂亮国留学。

一起来的还有娄晓娥。

作为三个孩子的干妈。

娄晓娥倒是比王建军夫妻三人更像个当妈的。

这会正拉着王俊博三人一个劲地叮嘱他们去了漂亮国要多注意安全。

看她眼眶红红的。

一旁的一个小姑娘忍不住嘟着嘴抱怨道:

“妈!这不知道还以为你才是俊博哥哥他们的的妈呢。”

小女孩长得粉雕玉琢的,和娄晓娥倒是有几分相像,正是娄小娥的女儿。

娄晓娥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嫁了人。

男方是娄家生意场上一个朋友的儿子。

娄晓娥起初是拒绝的。

但在看到对方的颜值后,她就妥协了。

毕竟那男的长相虽然不如王建军,但也有王建军一半左右的颜值。

娄晓娥在看到那男人后终于确定一点,自己就是个颜控。

也不知道在原剧里她是怎么瞎的眼,居然看上了傻柱。

好在现在总算是在成为老姑娘前嫁给了爱情。

她的丈夫虽然是经商世家出身,但对做生意并没有天赋。

所以和娄晓娥结婚后,生意上的事情都是娄晓娥做主。

两人之间反而是娄晓娥更强势些。

但娄晓娥的丈夫并不在意这些。

结婚多年感情也一直很好。

两人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娄婉清。

娄晓娥的女儿可以说是继承了娄晓娥夫妻所有优点后再进行了优化。

长得那叫一个漂亮。

一直没有再怀孕的沈家姐妹对她喜欢的不要不要。

毕竟这儿子多了就想要个女儿。

甚至已经预定了她当自己的儿媳妇。

只是他们有三个儿子。

而娄晓娥才一个女儿,那自然是不够分的。

所以这些年沈初夏一直做娄晓娥的思想工作让她回家生孩子去。

娄晓娥第一次听到这话差点要和沈初夏她们绝交。

好家伙这是把自己当成生育工具了。

王建军也对沈婉清这个未来儿媳很满意。

性格好,长得也漂亮。

是个做儿媳的好人选。

除了沈婉清,还有就是南易的小女儿长得也不错。

丁秋楠的基因还是很优秀。

女儿随她不随南易。

就是不知道自家三个孩子最后会和谁在一起。

这种事情王建军也不准备参与。

三孩子也长大了,是时候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反正娄婉清还小,对感情的事情也不懂,就让她多等个几年吧。

王建军的三个孩子在沈初夏从小鸡娃的作用下。

现在可以说直接成了三个天才。

研究所的那些老学究,还有丁秋楠父亲都说现在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们的了。

所以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三个出去见识一下世面,顺便学习一下更先进的知识。

三个孩子这次分别考上了漂亮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弗大学、还有耶鲁大学。

王建军对于让孩子出去独立还是很支持的。

毕竟香江这个地方还是太小,只有去外面才能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目送三人离开后,沈初夏和沈麦秋这才忍不住擦拭了一下眼角。

不管怎样,孩子离开身边。

作为母亲还是会舍不得。

三个孩子出远门,现在家里也就只剩他们夫妻三人。

王建军在家陪了妻子几天后就开始着手处理下一步的准备。

大领导这段时间问了他几次关于投资建厂事情。

王建军一直都还没回复。

现在也是时候了。

这也不怪大领导心急。

内陆现在正处于转型期。

改开后人们思想开始转变。

加上一部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富裕起来。

那些插队回来的知青工作都还没着落。

再一看到那些挣了大钱的人,心里自然不痛快。

而有了矛盾就会有摩擦。

陈老头就经常和王建军抱怨这临近退休反而天天都是事情。

每天不是在处理打架斗殴就是在去处理打架斗殴的路上。

现在正是需要工作岗位来消化这些劳动力。

投资建厂确实可以提供很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

只是之前肯德基和可乐厂的事情让他有些犹豫。

好在现在自己已经和华粮合达成合作。

现在办厂也就不用担心有人使绊子。

王建军第一个投资建的厂主要是家用电器。

现在国内其实已经有家用电器厂。

只是那些电器只能说是能用。

和国外的同时期生产的电器,档次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就像刘海忠和许大茂家买的彩电只有十五寸。

和王建军家的三十寸大彩电根本没得比。

王建军生产的这些电器除了一部分是在国内市场消化。

其他大都是销往国外。

不是他吹牛,他的这些电器产品在国外还是很有竞争力。

在欧美国家那边一直很受欢迎。

就是同时期的小日子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