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京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神奇空间:萌宝种田!
“宁儿,你在想着府城的事?”洛夫人的一只手轻拍着安宁的背。
安宁觉得心里暖暖的,“娘,我没事,就是秦氏的事让我想了很多,我想用我的能力去帮助那些生活不易的女子,比如咱们的作坊可以尽量招募女子之类的!”
洛夫人闻言叹了口气,这世道确实对女子不公,比如世人最在意的名节问题,发生在女子身上就是丢人,而发生在男子身上就是风流趣事。
她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发顶,这一刻的女儿让她觉得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成熟的女子,她目露慈爱,笑着对她说道,“好,不管咱们宁儿做什么,娘都会支持你!”
“娘!”安宁脑袋往洛夫人怀里蹭了蹭,有这么宠着她的娘真好!
母女俩说着悄悄话,冬日的阳光一缕缕的从缝隙中洒落,点点滴滴的在地上跳跃着,屋内是一片温馨。
——
京城
“世子,池州那边送年礼来了!”聂壮走进书房对着文轩说道。
聂壮是他回京后,皇伯父给他的人。
文轩手上的动作一顿,池州?难道是……
“是洛家?”
“是的!”
“走!”文轩激动的迅速起身,大踏步向外走去。
聂壮一惊,自他到世子身边,也有月余了,还没见过这么激动的世子,这洛家到底是什么人家?
文轩来到门口的时候,赵顺正坐在马车上等着。
“赵叔!”他兴奋的走上前去。
赵顺拱手行礼,“世子!”
“赵叔,你还是叫我文轩吧!”文轩脸上扬着笑容,“别叫什么世子!我不爱听!”
赵顺虽然不知道文轩少爷怎么变成王府世子了,但是他也知道里面肯定有很多的秘辛,既然不喜欢被叫世子,他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口了,“轩少爷,夫人收到你送过去的年礼,非常的高兴的,这不就赶忙准备让我赶紧送过来!”
“义父义母都还好吧?你一路赶来一定很辛苦了!”文轩望着赵顺脸上的疲惫,连忙将人邀请进府,“我让人给你准备客房,你先洗漱休息下,咱们再聊!”
赵顺也没拒绝,这一路赶来他确实有点累,为了赶在年前送到,几乎可以说是日夜兼程,一刻都不敢耽搁。
“好,如此多谢轩少爷了!”
文轩派人将赵顺领到客服休息,手里拿着刚赵叔塞给他的信,开心的往书房走去,这信封上的字他一看就知道是安宁写的。
文轩走进书房,迫不及待的拆开信读起来,里面除了有安宁的信,还有洛天程的信。
好一会儿后,他放下了手中的信,普广寺么?普广寺的事他当时就知道不简单,否则哪有人在寺庙敢这么无所顾忌。
这事是得好好的让人查查,指不定能查出点什么,他记得普济大师好像是从京城过去的。
除了普广寺的事,安宁还说了一些她在府城遇到的趣事,还有自他离开之后发生的事。
看完安宁的信,文轩拿起洛天程的信,洛天程的信就是来和他诉苦的,文轩的眼前浮现哭着一张脸的洛天程,脸上的笑容不由的扩大。
洛天程的信里刚开始都是说他不在后有多么的不习惯,后面就是控诉安宁比夫子还夫子,总是扔给他一些莫名其妙的书,让他学习,很多他都看不懂,文轩不在,他又不能找别人讨论,简直就是水生火热啊!
信的最后还说,信封里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是他给他的过年红包,让他拿着多买点好吃的 ,在京城不要苦了自己!
文轩拿起那张五十两的银票,不由的失笑!他可以想象洛天程将银票塞入信封是有多么的不舍!也就洛天程才会觉得他在京城会吃不好!
也亏得文轩了解洛天程,洛天程确实舍不得,塞入一半又抽出来,纠结的不得了,最后还是安宁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银票,干脆利落的塞入信封。
文轩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洛家人!
他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他刚回京城的时候,由于皇祖母病重,所以他一回来就顾不得休息,就往皇宫去了。
他匆匆忙忙的进入长乐宫,长乐宫是太后住的宫殿。
“世子,你没事太好了!”于嬷嬷一脸欣慰的看着文轩。
“于嬷嬷,皇祖母她怎么样了!”文轩压低声音问。
于嬷嬷沉重的摇摇头,“不是很好,太医说太后是忧思成疾,自从那年太后知道你们出事后,这些年一直吃斋念佛,就盼望着你们能安全回来!这次本来只是个小小的风寒,却不想……”
“是我不好,让皇祖母担心了!”文轩心中很是后悔,他应该和皇祖母说一声的。
“这怎么能怪世子,世子现在能平安回来,都是老天爷保佑!”说完,于嬷嬷双手合十,像老天爷道谢。
“是,是宸儿回来了?”内室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声音里隐隐含着一丝激动,声音很轻,若不是文轩耳力好,也不一定能注意到。
“皇祖母!”文轩赶忙撩开帘子走入内室。
躺在床上的太后头发半白,面容憔悴,满眼激动的看向他,哆哆嗦嗦的向他伸出手。
“皇祖母我回来了!”文轩连忙上去抓住太后的手,趴在床边语带哽咽,“都是宸儿不好,让皇祖母担心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太后紧紧的抓着文轩的手,视线在他身上巡视,似在确定他是否真的没事。
文轩努力的压下心中的难过,露出笑容,“皇祖母,别担心,我很好!”
太后紧紧抓着文轩的手,眼皮有点沉,她吃力的撑着不合眼,怕一合眼刚才的事是她的幻觉。
“皇祖母,你放心的睡,孙儿会一直在这的!”文轩声音轻柔的安慰道,双手牢牢的握着太后的手,“我会在这等皇祖母醒来的!”
“真……的!”
“真的,保管皇祖母待会睁开眼就能看到我!”文轩保证道。
“是啊,太后,您先安心的睡一会,奴婢会帮你看着世子的!”于嬷嬷在一旁帮腔道。
太后闻言似是放心了,合上眼皮,沉沉的睡去,即使如此,她的手依然抓着文轩的手不肯放开。
“于嬷嬷,太医在哪?”文轩见太后睡着了,悄声问道。
“这些日子,太医院一直有太医轮班在此,这个时候应该是刘太医在!”于嬷嬷解释道。
“这样,麻烦于嬷嬷派人去将向院正请来!”文轩想了想道,相比刘太医,他更相信向院正的医术。
“好!”于嬷嬷也没多想,只以为世子是想找太医了解太后的情况。
大概一刻钟后,向太医就急急忙忙的提着箱子过来了。
“于嬷嬷!”向太医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焦急的问道,“可是太后……”
于嬷嬷望着气息不稳的向太医,可见他是一路过来有多着急,“向太医,别急,太后吃了药正睡着,是世子要见你!”
“世子?”向太医一时没反应过来,世子见他干什么。
撩开帘子,于嬷嬷将向太医请入内室。
见坐在床边的文轩,向太医恍然,原来是这位啊,难怪了可以待在太后寝殿内。
“参加世子!”
“起来吧!”文轩的一只手被太后握着,姿势有点变扭。
“向太医,我这里有个药丸,你看看,能不能给太后用!”说着,他从怀中掏出瓷瓶,递给向太医。
这是他进宫前特意分了一粒出来,宁宁说过这个关键时候可以保命,希望能对太后有用!
“对了,还有这个,你看看对太后有没有用!”文轩又掏出一个长方形的布包。
向太医小心翼翼的接过瓷瓶和布包,放到桌子上。
他先将布包拆开,猛然睁大眼,映入眼帘的是一支人参,看样子绝对在八百年以上了。
“世子,这……!”他激动的话都说出来了,心里在狂吐槽,世子真的太浪费了,这么好的人参居然就用这么一块布包着。
“这人参对太后有用吗?”文轩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向太医摇摇头,“现在的太后太虚弱了,虚不受补!不过关键时刻,这人参能吊命!”向太医拿起人参,仔细的观察着,皮老色黄褐,人参粗短,两条腿分叉角度大,横纹细密结实,参须完整又长,看起来比较老,很有韧性,长须上海又小米粒状的小疙瘩。
向太医的手激动的哆嗦起来,这,这绝对是人参中的极品。
“世子,这人参你从哪里得来的,还有没有!”他双眼发亮的看向文轩。
对比向太医的激动,文轩的反应就有点平淡了,“偶然得来的!”紧接着,他忍不住又吐槽了一句,“你以为是白萝卜到处都有啊!”
向太医似乎擦觉到了自己的失态,讪讪的道,“是我太激动了!”
可是这能怪他么,他这辈子还没见过品相这么好的人参,能不激动么。
“向太医,你先别管人参了,看看那颗药丸太后能不能用!”文轩见向太医的注意力仍旧在人参上,不满的催促道。
“啊?哦!”向太医不舍的将视线从人参中移开,拿起瓷瓶,拔开瓶塞,倒出里面的药丸。
向太医仔细的观察着手中的药丸,不时的拿近嗅闻,“世子,我需要刮一点下来,才能辨别!”
“就这一颗,你可得给我小心点!”文轩叮嘱道。
向太医拿出小刀,从药丸上刮了一点点下来,然后用手指捻了一点点放入嘴里,慢慢的分辩。
可以确定的是这颗药丸里加入了很多珍贵的滋补药材,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根本就达不到世子所说的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效果。
他再一次捻起一点沫放入嘴里,全幅心神都集中在嘴里
文轩也不打扰他,由着他慢慢的检查。他本来是想直接给皇祖母服用的,只不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拿出来过了明路比较好!
“世子,这药丸里面有一味药,微臣实在是分辨不出来!”关键就在于这分辨不出来的药还是主药,他也说不好效果怎样!
“听说宸儿来了!”忽然,外间传来一道男声,紧接着珠帘的声音响起,一道明黄色的声影出现在寝殿内。
“参加皇上!”于嬷嬷和向太医赶紧跪下行礼。
“皇伯父,侄儿晚点再给你行礼!”文轩的一只手被抓着,
“都起来吧!”元熙帝开口道,他从进来开始,注意力就在文轩身上,当然也看到了文轩的手被抓着。
“宸儿,平安回来就好!”元熙帝走过去拍了拍文轩的手臂道,这个侄儿他还是很喜欢的,从小就胆子大,对他比那些儿子都亲近。
“向太医,母后怎么样了?”元熙帝转头看向向太医,其他事可以晚点再说,现在还是太后的身子重要。
向太医摇头,“回禀皇上,太后的身子几乎油尽灯枯了,虽然这回只是感染了小风寒,但是太后的身子太弱,微臣只敢以温和的药缓慢的调理,可是这调理的速度赶不上侵蚀的速度!”
说完,向太医将头压得低低的,大气都不敢吭一声。
元熙帝闻言只是静静的站着,并没有开口,其他人见状只是不安的站着。
忽然,元熙帝的视线扫到桌上的东西,“这些是?”
向太医抬头顺着元熙帝视线看过去,“那是世子爷带回来的人参和药丸,刚刚臣正在检查!”
“结果呢?”
向太医又讲刚刚和文轩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又将头压得低低的,内心忐忑不安,今天圣上问的两件事,他一件都答不上来。
“宸儿,你从此处得来的?”元熙帝将视线转向文轩。
“应该是从一个老神医那得来的,印象中好像是那个老神医救了我!”文轩斟酌着开口,“只是我对那时候的记忆有点混乱,只约莫有这么个印象,要不是手中确实有这两样东西,我都觉得自己是黄粱一梦!”
元熙帝略有所思,他知道这个侄子失忆了,而且到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记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