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 第394章 汪直的婚事,周楚前往歙县

第394章 汪直的婚事,周楚前往歙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开了头之后,虽然这些学子叫苦连天,但都是年轻人,谁也不想当逃兵,被人看不起,更何况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哪怕这次选拔没通过,还有下一次,下下次,倘若这次当了逃兵,那就基本没有任何希望了。

接下来半个月的训练,周楚交给林鹿和俞大猷两人来指挥,其实大部分都是那一千虎贲军在负责训练,他们二人只需要在一旁看着,别出太大的问题就行。

周楚则经常去良乡逛一逛,看一看方恒以及良乡自己的那些个学生,这些周楚的学生,以及唐伯虎的学生,在良乡这么久,感触良多,其中有些回家乡备考了,准备参加今年的秋闱,也就是乡试。

严世蕃这段时间被晒的愈发的黑了,甚至黑的有些反光,严嵩回京之后,严世蕃就被周楚放了回去,如今的严世蕃那叫一个乖巧懂事,在良乡这么久,也懂得换位思考了。

严嵩内心其实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原本就有些聪明劲,只是不用在正路上,如今经过周楚这么久的教育,也算是能正下心来了,于是严嵩准备让严世蕃也参与今年的秋闱,如今的严世蕃,被严嵩送往山西老家备考去了。

“大柱,你和孙家小姐的婚事定下来了吗?”

周楚看着身后的大柱,忍不住问道。

大柱这些年一直没谈婚论嫁,张父张母都很着急,为了这事,甚至带了礼来找周楚了,周楚自然要当回事来办,于是就将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一些人叫了过来,比如韩鸢儿,又比如孙娇娇,问问她们两家有没有年龄样貌才学人品都合适的人选。

大柱如今在锦衣卫系统之中是副千户的官职,军中是个千总,和孙家其实算得上是门当户对的,韩家门第高,对他而言倒是高攀了。

当然,有周楚张罗这一切,对韩家而言都不是事,周楚开口了,韩家和孙家都当成了当务之急来办,于是韩家和孙家纷纷挑选了一位样貌才学人品俱佳的小姐,递了生辰八字给张家。

周楚当然不会包办婚姻,为了大柱的婚事,还特地在自己家办了个诗会,为的就是让大柱和这两位小姐见一面,看看是否合眼缘。

韩家的那位小姐或许是话本看多了,更喜欢瘦弱一些的书生,对于五大三粗的大柱有些不感冒,不过碍于周楚的威势又不敢明说,只能回去和自己的父母说了。

韩家之人对她也是不断劝诫,虽说他们韩家门第高,韩玠是吏部尚书,但这姑娘并非韩玠之女,而是韩玠弟弟的女儿,这么一对比之下,其实双方的门第差不了多少。

无非他们韩家是书香门第,大柱是锦衣卫罢了。

这要是在以前,正德年间,锦衣卫或许会被这些文人看不起,唯恐避之不及,但如今锦衣卫的地位可今非昔比了,有周楚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在,锦衣卫的地位那叫一个水涨船高。

如今的锦衣卫,别说是一个副千户了,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总旗,在一般百姓眼中那也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再加上这些年,周楚严明锦衣卫的纪律,但凡有敢乱来的锦衣卫,一律从重从严查办,让锦衣卫在民间的名声好了许多。

尤其是在江南,当年锦衣卫可是为百姓主持过公道的,江南锦衣卫在底层百姓心中那更是青天大老爷一般的存在。

所以对韩家而言,这是一门再好不过的亲事了,大柱是谁,那是周大人的亲卫,年纪轻轻就官至副千户了,将来千户一旦有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等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别人求都求不来,他们的女儿倒好,还想着往外推。

大柱也不傻,在周府诗会上接触下来,能感觉到韩家的小姐对自己没多大兴趣,反倒是孙家的那位小姐,为人温婉,让大柱如沐春风。

事后周楚问起大柱的意见,大柱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孙家的小姐。

不过话是这么说,事却不能这么办,毕竟周楚让两家挑选的人,如今要说大柱看不上韩家的,倒也不合适,这对韩家而言,是一个很没面子的事。

于是周楚就约了韩玠到醉春楼,谈了谈此事。

“韩大人,本官听闻你们韩家的那位,似乎更喜欢书生,不喜欢大柱这样的。”

酒桌上,周楚看着韩玠道。

韩玠听到这话,冷汗都下来了,这话可不好回答,书生代表文官,大柱代表锦衣卫,一句话说不对,就可能得罪眼前这位锦衣卫指挥使。

至于眼前的周大人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韩玠倒没有多想,毕竟以锦衣卫的能力,周大人要是不知道,那才有鬼呢。

“大人哪里的话,那丫头年少无知,哪里懂什么情情爱爱,只是话本看多了,大人是知道的,那些话本,多是那些不如意的书生写的。”

韩玠斟酌了一下,说道。

“大人放心,下官回去之后,定会好好劝一劝她。”

韩玠急忙保证道。

一般人家的女子对婚姻大事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达官贵人家的不一样,这些个小姐自小娇生惯养,有些性子也是骄纵的,婚姻大事定下来之前,多少还是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意见的。

至于家里的人听不听,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倒也没必要勉强,如果这门亲事成了,将来是要在一起过日子的,自然要双方都你情我愿,这门亲事就算了吧,应该不会影响你们韩家的名声吧?”

周楚看着韩玠,说道。

“不影响,不影响,都没定亲,何谈影响,都怪下官没教好那丫头,回头下官去大人府上登门谢罪。”

韩玠急忙说道。

这件事就被周楚这么不着痕迹的解决了。

大柱和孙家小姐认识也有两个月左右了,也会互相写一些书信,大柱偶尔还会偷偷跑到孙家和孙家小姐私会,所以周楚才有此一问。

大柱听到这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们相处的不好?”

周楚继续问道。

“没有没有,孙家小姐性子温婉,我不过是乡野出身,总觉得配不上人家。”

大柱急忙说道。

“哪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如今你可是副千户,青年才俊,倒是他们孙家高攀了,这位小姐也只是孙大人的侄女。”

周楚淡然道。

大柱听到这话,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既然觉得合适,那就挑个日子,到时候我请孙大人过府一叙,把你们的亲事定下来。”

周楚说道。

“都听大人的。”

大柱听到这话,心中很是高兴。

“纯甫,你也要尽快,要是明年这个时候你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姑娘,我就让人给你保媒了。”

周楚看向刚刚从外面回来的沈炼,调侃道。

沈炼听到这话,脸色有些不自然,要是谈到杀人放火,武功兵法,他信手拈来,就算是下毒,他也略有心得,但谈到男女之情,他是一窍不通。

“大人,这是汪直的信。”

沈炼急忙拿出一封信,递给周楚,试图转移话题。

“你看,汪直都要大婚了,你可要抓紧。”

周楚接过信,还没拆开,就清楚汪直写这封信是为了什么,汪直在歙县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记录下来递给周楚,周楚前两日就收到了汪直定下婚事的消息,想着这两日应该就能收到汪直的信了。

沈炼听到这话,转过头去,装作没听到。

周楚拆开信封,看了看信中的内容,信中汪直告诉他定下的亲事,汪直没有直接邀请周楚参加他的大婚,毕竟汪直清楚,如今的周大人,可谓是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参加自己的婚事。

他写这封信,也只是希望周家能派去一个人,汪直也就满足了。

京城之中,同样收到汪直的信的还有齐良和德清公主府,如今的林廌在东瀛驻守,但以汪直和林廌的交情,自然要给公主府去一封请柬。

“去让春兰备一份厚礼,我们要去歙县一趟了。”

周楚看完之后,将信收了起来,说道。

汪直的大婚,周楚是要去的,一来是要代表皇帝前去,二来也代表他自己。

汪直虽然只是个封号将军,不如林鹿和云瑾,但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驻守东瀛的,也只有汪直,换了其他人,周楚不放心。

本州岛一旦出了乱子,那就是大乱子,那可是一个天然的兵工厂,还有无数的白银,一旦出问题,那就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盔甲兵器可以自己造。

因此,无论是嘉靖还是周楚,才会对汪直如此上心。

周楚拿着汪直的信,直接来到皇宫,御书房内,将汪直的信交给了嘉靖。

汪直没有因为自己的婚事写奏疏给嘉靖,因为在汪直看来,自己的婚事还不值得惊动陛下,而且汪直很清楚,自己给周大人写了信了,陛下也就知道了。

“衡器,你替朕走一趟歙县,顺便敲打敲打汪直。”

嘉靖说话很收敛,很多话都没有展开说,不过周楚,明白其中的意思。

嘉靖作为皇帝,对汪直这样一个将军如此隆恩,换做一般人恐怕早就飘飘然了,即便汪直不会太过骄纵,但王家呢?倘若不加以敲打,王家日后在歙县将会无法无天,没人敢拿王家怎么样。

真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对嘉靖还是对周楚而言,王家就是个定时炸弹,不好处理,处理了王家,那么汪直随时会炸,不处理,就只能眼看着王家鱼肉百姓。

当然,对嘉靖而言,这其实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即便将整个歙县都给王家祸祸,能换来东瀛的稳定,嘉靖也是愿意的。

但嘉靖清楚周楚的性子,这些年周楚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嘉靖都看在眼里,嘉靖很清楚,周楚很在意底层百姓的死活,所以这种事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

皇恩浩荡不错,但还有一句话,恩威并施。

只有恩,没有威,下面的人并不会太过感激,相反恩威并施,反而会让下面的人更加死心塌地。

正所谓甜枣加大棒,屡试不爽。

“臣领旨。”

周楚恭敬道。

嘉靖说完这话,看向了黄锦。

“从朕的内帑之中出一份厚礼,让衡器带上。”

“奴婢这就去办。”

黄锦说完,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周楚回到家之后没多久,黄锦就让人将一箱箱贺礼送到了周府。

“周大人,干爹说了,一定要让您按照礼单清点清楚,以免下面的人动了手脚。”

为首的一个太监,细声细语道。

周楚听到这话,将手中的礼单递给了春兰,春兰开始带着人清点这些财物。

“老爷,都对。”

春兰清点完之后,来到周楚面前低声道。

“有劳公公了,没什么不对的。”

周楚说道。

“周大人真是折煞奴婢了,奴婢告辞了。”

太监恭敬行礼道。

连黄锦在周楚面前都是自称奴婢,他们这些太监自然不敢称咱家。

这个太监离开之后没多久,德清公主府的主事太监也带着一箱箱财物来到了周府。

“周大人,二公子如今在东瀛,大公子也抽不出身,公主殿下让奴婢拜托周大人,帮公主府捎上这份贺礼。”

太监来到周楚面前,恭敬道。

林鹿是抽不开身,这段时间在学院之中替周楚练兵呢。

周楚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点了点头。

“顺手的事。”

这次前往歙县,周楚不准备骑马去,而是准备坐火车,毕竟从京城到南京要两千里左右,要是骑马,再加上这一箱箱贺礼,不知道要多久。

但坐火车就不同了,最多三四天就可以抵达南京。

到了南京之后,还愁没有车驾?

很显然,齐良也是打的这个主意,三日之后,齐良和周楚一起来到了火车站台,那一箱箱的钱财都被搬到了车厢之中,有锦衣卫负责看守。

如今大明正在全力铺设铁轨,准备开通更多的路线,现如今已经运行的火车,基本都被用来运输货物了,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不够用。

至于民用乘坐,恐怕要等到很多年之后了。

“有了大人造的这个火车,大明何愁不能开疆拓土啊。”

齐良坐在火车上,忍不住感慨道。

“开疆拓土靠的始终是人,火车这些不过是辅助罢了,全赖陛下英明,要是换成一个昏庸之主,本官便是有再强的能耐,也施展不出来。”

周楚喝了口茶,笑道。

每一辆火车上,都会专门留出一节车厢,用来坐人的,为的就是方便朝廷的官员办差。

这节车厢上面,甚至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茶水饭食一样不少。

“是啊,全靠陛下英明神武。”

齐良忍不住感慨道。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火车向着南京的方向不断行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