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 第389章 俞大猷,周楚的考校

第389章 俞大猷,周楚的考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俞大猷是这一批前来军事学院求学的学子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俞大猷今年已经二十有七了。

俞大猷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的一个村子之中,俞大猷的父亲俞原瓒是泉州府卫所的一个百户,前两年俞原瓒离世之后,俞大猷继承了他父亲百户的职务。

不过俞大猷却从未因此自满,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当一个世袭的百户混吃等死,而是要为大明建功立业。

成为百户之前,俞大猷就遍寻名师,一方面学习武学,另外一方面学习兵法,俞大猷先后师从王宣、林福,王宣和林福两人都是年间的国子监祭酒蔡清的弟子,蔡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离世。

俞大猷从王宣和林福那里得到了蔡清的真传,成为百户之后,更是勤学不辍,一边学习骑射,将骑射练到百发百中,又跟随福建守将李良钦学习剑法,将剑法练到大成之后,李良钦都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你有这一手剑法,当今天下几乎无人是你的对手。”

李良钦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子很满意,也不吝夸赞。

原本俞大猷的计划,再过些年,就进京参加武科,只要能在武科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最起码能成为千户,而且是京城之中的千户,距离皇帝更近,也更容易被委以重任。

这么多年以来,俞大猷一边习武,一边学习兵法,俞大猷对兵法的领悟更是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对如今的俞大猷而言,即便是只会百万大军,也如同指挥自己的身体一般协调如一。

原本俞大猷的目标,是为大明建功立业,最主要的是为大明荡平倭寇,俞大猷出生在福建,年幼之时常年受到倭寇侵袭,俞大猷的父亲俞原瓒就是因为十几年前参与剿倭,受了重伤,这些年一直都没好利索。

前些年就上复发,这才一命呜呼。

可这些年,俞大猷武功也学成了,兵法也到了化境了,倭寇却已经不见了踪影,多方打听之下,俞大猷才知道朝廷出了个锦衣卫指挥使,如今的定国公,周衡器。

周大人带着自己练出来的几千兵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将东南沿海的倭寇彻底荡平,所有倭寇彻底消失,不复存在。

海上的那些海盗以及倭寇,则被陆云瑾陆将军荡平了。

这位陆将军,自小就跟着周大人,据说兵法都是周大人教的。

俞大猷一直都清楚,倭寇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剿匪问题,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太多,水太深,从洪武一朝到正德一朝,这么多年,也没人能解决倭寇的问题。

原本在俞大猷想来,剿倭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甚至自己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完成。

俞大猷对自己的武力和兵法很有自信,但对江南的那些士绅,以及朝中衮衮诸公,没有任何信心。

这位周大人却像是庖丁解牛一般,先是在江南,将那些官员士绅解决了,解决了这些人,倭寇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随着对周楚的了解越深,俞大猷对这位定国公愈发敬佩,恨不得一睹周大人的风采。

得知皇家军事学院建立,任教的是周楚之后,俞大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启程来到了京城,哪怕以一个学子的身份进入军事学院,能跟在周大人身边学习兵法,对俞大猷而言,也比在泉州府混吃等死强得多。

真正见到周楚的时候,俞大猷还是被周大人的风采折服了,这位周大人要比俞大猷料想的要年轻,虽然年轻,但言行举止之间,透露着威严。

这种威严是俞大猷未曾见过的,和俞大猷曾经见过的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的装腔拿调不同,眼前的周大人的威严,似乎是无意之间散发出来的,似乎是多年身居高位养成的。

对于周楚的选拔方式,俞大猷十分赞同,军事学院选拔学员,和选兵其实差不多,当然,也有些差距,选兵只要看个人素质就行了,但军事学院看的更多,还要看对兵法的认知和这方面的天赋。

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能看清楚的。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也足够了解一个人了。

对于那两个质疑周楚的学子,俞大猷冷笑不已,心想周大人没有杀了他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俞大猷很清楚,领兵打仗,最忌讳的便是妇人之仁,正所谓军令如山,令行禁止,军队的执行力很重要。

周楚听着那两个被打板子的学子凄惨的叫声,看向了一旁的管事太监。

太监顿时会意,急忙将手中的册子递给了周楚。

“周大人,这是这些学子的名单。”

周楚接过册子,打开看了看,很快就盯着其中一个名字挪不开眼睛了。

俞大猷。

作为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各有千秋。

戚继光强在练兵和特种作战,以极其夸张的战损比闻名于世,俞大猷则是另一个极端,俞大猷对于兵法军阵的领悟,到达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特别是对常山蛇阵的领悟和运用,简直能用出花来。

俞大猷最强的地方在于他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如果给戚继光和俞大猷各数千兵马,俞大猷绝不是戚继光的对手。

倘若给两人各自五万兵马,或许两人能打的有来有回,戚继光会从五万人之中选择最优秀的几千人,来打俞大猷的五万兵马。

如果各自给两人十万,甚至二十万以上的兵马,戚继光绝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据周楚所知,俞大猷领兵的数量似乎没有上限,或者说原本历史上的明朝,没有那么多兵马,来达到俞大猷的上限。

这是一个和兵仙韩信有些相似的将领,不同的是,韩信真的有五六十万大军指挥,俞大猷却没有这个机会。

一般的将领看下限,像俞大猷和韩信这样的将领则是看上限,或者说很难看到上限。

一直以来,周楚行军打仗,走的都是戚继光的路子,毕竟周楚学的是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和用兵之法。

所以周楚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大兵团作战,这么多年,无论是周楚自己,亦或是林鹿和云瑾,基本都是走的特种作战路线,除了在西藏的两年之外,几乎打的都是闪电战,以快打慢,攻敌所未料。

这一点和唐朝的军神李靖的用兵之法不谋而合,这种打仗方法,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一波三折,甚至很无聊,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打到了他们面前。

俞大猷的出现,刚好能弥补周楚的这个短板,军事学院的学生那么多,不能都学闪电战和特种作战吧,大明的大部分军队是远远达不到玄武军和虎贲军的素质的。

“谁是俞志辅?”

周楚看着下方的一众学子,高声道。

“正是学生。”

俞大猷的声音极为嘹亮,如同龙吟一般,周围的学子听到这话,纷纷看向俞大猷。

原本他们还都在腹诽,俞大猷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和他们一样来这里求学,也不怕丢人,不过他们也只敢腹诽,俞大猷人高马大,龙行虎步,一举一动都带着不同寻常的气势,这些学子大多是都是十三四岁,大一些的也不过十八九岁,自然不敢招惹俞大猷。

“上前说话。”

周楚招了招手道。

俞大猷听到这话,很是惊喜,他没想到自己第一天就被周大人注意到了。

俞大猷很快就来到了周楚面前。

如今的周楚,身高有一米八五以上,但俞大猷站在周楚面前,居然比周楚还高了半头,和沈炼的体格不相上下。

周楚身后的沈炼,看着俞大猷的体格,明显能感受到俞大猷体内的气血极其旺盛,沈炼很清楚,眼前之人是个高手,而且不是一般的高手,这让沈炼顿时紧张了起来,将手放在绣春刀的刀柄上,一旦俞大猷有异动,他会毫不犹豫的拔刀。

“不必这么紧张。”

周楚看了一眼沈炼道。

沈炼听到这话,这才放松了一些。

“据本官所知,你应该是泉州府的一个百户,好好的官不做,为何来这里?”

周楚看着俞大猷,问道。

俞大猷听到这话,并不意外,他觉得周大人对于前来报名的学子应该是都调查过,毕竟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想查一个人还是很简单的。

一旁的太监的想法也差不多,他心想周大人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些报名的学子都有谁了,恐怕早就让手下的锦衣卫对他们展开调查了。

“学生学得一身本领,只想为大明,为朝廷建功立业,不想在泉州府混吃等死。”

俞大猷恭敬行礼道。

周楚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好志向,本官是知道你的,你的剑法很强,我身后的沈炼,自幼跟随阳明先生习武,一身武功罕有人能及,你二人要不要比个高下?”

周楚看着俞大猷道。

周楚的话,让俞大猷感觉受宠若惊,他怎么都没想到,周大人居然早就注意到了自己,对于周楚的话,他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很清楚,这是周大人对自己的考校。

“学生谨遵周大人的指令。”

俞大猷行礼道。

一旁的沈炼听到这话,瞬间兴奋了起来,这些年随着他的武功愈发精进,几乎没遇到过什么像样的对手,现在出现这么一个高手,他自然是手痒难耐。

下方的学子听到这话,一个个也都异常兴奋,毕竟谁都喜欢看戏,特别是这么两个人高马大的高手比武,没有谁不爱看。

很快,众人给两人让出了一块很大的空地,沈炼拔出绣春刀,俞大猷拔出佩剑,两人都盯着对方的眼睛,高手对决,从来都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的,从对方的眼神就能预料到对方接下来的变招。

双方周身混元如一,几乎都没什么破绽,即便有,也是稍纵即逝,很难抓住。

沈炼清楚,破绽不是等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直接执刀杀向了俞大猷,俞大猷一个侧身加上寮剑,让沈炼急忙收力躲避。

两人对决,都是用了七分力,如此一来,才能进退自如,倘若用十分力,一旦招式用尽,根本收不回力,彼时就会破绽百出。

两人你来我往,打的极为凶险,周围观战的学子一个个看的大气都不敢喘。

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很难像画本里的江湖高手那般,你来我往过上上百招。

仅仅十几招,双方基本摸清了对方的底细之后,开始动起了杀招,沈炼和俞大猷的武功在伯仲之间,沈炼卖了一个破绽,俞大猷抓住这个破绽将剑递了过去,等剑尖架在沈炼脖子上的时候,俞大猷发现沈炼的刀不知何时,距离他的咽喉只有不到一寸的距离了。

“沈大人功力深厚,学生自愧不如。”

俞大猷收剑行礼道。

“你这剑法太厉害了,我取了个巧,也只能和你打个平手。”

沈炼满脸无奈道。

“行了,别互相吹捧了。”

周楚笑道。

两人听到这话,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没想到你的剑法这么厉害,恐怕这天下很少有人是你的对手,只是不知你的兵法如何?”

周楚看着俞大猷,说道。

“学生对兵法颇有心得,不过和大人相比,那就差远了。”

俞大猷认真道。

这并非是俞大猷对周楚的吹捧,而是俞大猷的真实想法。

此时的周楚觉得俞大猷单论兵法和大兵团作战,要比自己强很多,俞大猷却觉得眼前的周大人,行军打仗不知道比自己厉害多少。

双方都高估了对方,低估了自己。

“纯甫,去调五千兵马过来,让志辅演练一下他的兵法和军阵。”

周楚看向沈炼,说道。

沈炼听到这话,转身去学院外调兵去了。

其他学子听到这话,瞬间炸锅了,他们这才明白,眼前的这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绝非一般人,否则也不会被周大人如此特殊对待。

“志辅,你最擅长什么军阵?”

周楚看着俞大猷,问道。

“学生最擅长的是常山蛇阵。”

俞大猷不敢隐瞒,如实回答道。

“好,那你就将常山蛇阵演练一番,让本官开开眼界。”

周楚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