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灾难分析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
哈曼斯回到家里,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到家之后,准备休息一下的他,突然想起他的朋友艾瑞克给他的电话。
“这个东西里有什么?”
哈曼斯拿着一个小U盘,还是有些奇怪的,不过他现在很累,昨天晚上,在外面玩了一个晚上,他只是一个自由分析师,他在一些网站上,给他们提供一些分析文章,或者写一些其他的一些东西,他的内容,非常的受一些小众的欢迎。
虽然是自由职业者,但他的生活过得很滋润,当然,生活就很丰富。
他把U盘放到了书房里,就去洗漱休息了,到了傍晚,他才起来,这个时候,他准备完成一份稿子,他习惯半夜写文件,不为别的,这个时候非常的安静,没有人打扰他。
打开电脑,开始写与现在经济相反的文章,他在最新一期的评论,里,认为现在经济有些过热,房地产涨得太多了,股市涨幅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些滞后了,完全不符合现在的经济情况,因此,他们认为,加息,没有让海外的资金回流,反而让北美人们负担过重,这会让北美的出现大问题的。
他的分析文章发出之后,就关闭了电脑,回去休息了,还好他年轻,此时已经快凌晨了。
他没有管桌子上的U盘,而是去了客厅。
“这才是享受人生。”他打开一瓶红酒,给自己倒了一杯,品尝了一下,他准备再次休息,明天,他要出去有一个约会。
第二天早上,他还没有睡醒,这个时候,电话响了起来。他朦胧着拿起电话。
“hELLo,哈曼斯,你哪位?”
几秒钟之后,他坐了起来,然后整个人都精神了。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通知我。”
哈曼斯马上光着脚下床,然后跑到了书房里,在书房里找了一圈,他在找那个U盘,最后在电脑显示器后面找到了U盘。
他把U盘插到电脑上,里面静静的躺着一个文件,文件有几十兆那么大。
他突然想到什么,马上把电脑的网线全拨了,这才打开U盘里的文件,越看眼睛越大,里面是一些银行的数据,有很多,达到了上千页。
虽然没有说明是哪些银行,但是,他通过多年与这些数据打交道,他发现,很多有名的,没名的银行,都是他熟悉的。
这些银行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好。但是,也不是那么坏,那就是,他们把这些债务,大多卖给了全球很多机构或者其他银行。
就比如,他们把这些债务,打包成一个项目,然后包装一下,换一个名称,然后不仅送给了他们,当然还给他们钱,但是,他们要承担风险。
也有一些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是一个对赌协议。
哈曼斯发现,这些产品,太tm多了,什么样的都有,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金融衍生品,可以说,杠杆都非常的大,而且,一环套一环,包装都很漂亮,十个包里面,有八个是有毒的。
“omG,艾瑞克是因为这个么?”他不敢想,这个事情,他不能说,不过,他可以从中赚到钱。
他挑出了几个大牌的银行或者投行,还有一些公司,完全可以做空他们,他只能做空北美的股市,当然,他只能挑一些来做空,比如他看到了一家公司,Nc金融公司和勒蔓投行。
他为什么挑中这两家公司?
在那份资料里,Nc金融公司,问题很大,这家公司,有一份贷款可能还不上了。
另一家勒蔓制造,别的公司都出现了问题,但是这家公司,毛事没有,而且,还在增加,这就让他感觉这家公司有问题,虽然他没有发现这家公司的问题在那里,那么,这家公司的问题就很大。
为此……他没有钱,他也借不到钱,他看着自己的这幢房子,这幢房子,是自己这几年赚下的,现在房子涨了那么高,为什么不卖掉,然后用这笔钱去成立一家基金公司。
说干就干,同时,他开始给各个金融媒体投稿,他表述,在未来两年,可能会出现大的经济危机,会危害全球,从北美引爆,然后像海啸一样,席卷全球,然后酿成巨大的灾难,无人幸免。
不过相比于艾瑞克,哈曼斯就聪明了许多,他没有列举什么数据,而是预测。
他的社交账号下,已经有近十万的关注,并且加了好友,在他新出炉的分析当中,指出,2007年上半年,可能是最后的疯狂,下半年,海啸将至。
“哈哈……这人真有意思,居然做这样的预测,他不知道,北美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没有我们这里,全世界的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北美出问题,全世界都会进入大萧条当中。”
“1929年,北美大萧条,世界就发生了战乱。”
……
很多人,对哈曼斯的想法嗤之以鼻。
不过在2007年新伊始,在哈曼斯开始宣传自己成立末日基金后,用自己的所有,开始做空Nc金融,他的十万关注人里,有一万人相信了他,投资了他的私募基金。
募集了一亿美元的他,开始了加杠杆,以保证金的方式,开始做空Nc金融。
就在他们开始做空的时候,有人同步,跟在他身后,有二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跟在末日基金后面,开始了对Nc金融进行了做空。
“我是末日基金哈曼斯的粉丝,一直有关注对方,他坚持不懈的看空,让我感动,因此,我也做了和他同样的事情。”
“我也是哈曼斯的粉丝,他真的很有才华,如果不是他成立了基金公司,成了基金经理,我会邀请他成为我们的首席分析师,真是可惜了。”
……
哈曼斯没有想到,他居然受到了这么多人追捧,这不是登高一呼,万众响应?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值了,哪怕是散尽家财也值了。
那二十多家基金公司也不想的,但是,后面的老板这样要求了,他们自然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