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文武双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黄山云隐录!
王郎(刘子舆)被拥立后,邯郸政权迅速得到了河北各郡县的广泛认可。
这一方面归功于刘林的精心策划,
他巧妙地利用了刘子舆的民间传说,解决了继承汉朝大统的血统问题,使得这个新政权在血统上具有了合法性。
另一方面,更始政权作为河南人的政府,让河北人感到上升空间有限,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支持一个本地的、所谓“纯种”的继承人。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的官员和豪族纷纷改换门庭,归附了邯郸政权。
甚至那些原本被下派到河北的南阳老革命,也选择了随大流,加入了这个新政权。
这使得整个河北地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貌合神离的豪族势力现在团结在了邯郸政权的旗帜下。
这种变化给刘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他原本的任务是说服、搞定、稳住河北的豪族势力,让他们与更始政权合作。
但现在,他不仅无法占据河北的便宜,还需要面对一个崭露头角的赵汉政权。
这使得刘秀的地位岌岌可危,一夜之间从受人尊敬的大司马变成了过街老鼠。
原本就是光杆司令的他,现在别说继续巡镇河北了,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障。
在刘秀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之际,云台第四将如神兵天降般出现了。
刘秀此时已孤身一人北上行至卢奴(今HEB省定州市)
他听闻后方的邯郸已经变天,整个河北地区的势力都将他视为瓮中之鳖。
正当他彷徨无措,不知该何去何从时,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
“跟我来!继续北上!”
这个声音来自一个名叫耿弇的年轻人。
他宛如刘秀的“韩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耿弇,身为上谷郡太守耿况之子,原本肩负着前往长安向更始政权呈送奏章的重任。
然而,当他行至宋子(今属HEB省赵县)时,
却惊闻邯郸另立新政的消息,这使得更始政权在河北的权威瞬间崩塌。
在那个时代,豪族们对皇权的认同往往如同认义父一般,
只要叫声“爹”,便可在自己的地盘上继续称王称霸。
既然都是认义父,那么选择哪个政权便显得尤为关键。
通常来说是,哪个政权实力更强、给予的好处更多,就选择效忠于谁。
因此,河北的大部分豪族和势力都纷纷倒向了根基稳固且近在咫尺的赵汉政权。
然而,耿弇却在这股潮流中逆流而上,
他坚决表示:
“那是一个伪政权!
它无法长久!
我们必须继续前行,完成我们的使命,前往长安向更始政权表示忠诚!”
可惜,耿弇的随从,上谷郡吏孙仓和卫包,却对他的观点嗤之以鼻。
纷纷选择离开耿弇,投奔了看似更有前途的赵汉政权。
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毕竟更始政权远在千里之外,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任何一个稍微成熟的人,或许都会做出更为稳妥的选择。
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意料。
有时,正是那些看似不成熟、不理智的决定,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耿弇,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正是凭借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动和热血,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决定。
他不认同那个新兴的赵汉政权,坚持自己的信念。
try{ggauto();} catch(ex){}
由于南下的道路已被封锁,耿弇听闻刘秀正在卢奴,于是毅然决定北上寻找这位战斗英雄。
在没有请示父亲、没有明确前途、与刘秀素无交情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投了刘秀一票。
这一切,或许只能归结为缘分。
而这对于刘秀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河北的这场政治博弈中,耿弇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
他的这一票,不仅是对刘秀个人的支持,更是对他背后所代表的更始政权的认同。
再加上他家族手中牢牢掌握着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抗匈铁军。
上谷突骑!
小年轻耿弇,凭借着一股冲劲和对战斗英雄刘秀的仰慕,
毅然决定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
他向刘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请求返回上谷,说服他的父亲发兵攻打邯郸,以助刘秀一臂之力。
刘秀对这位年轻人的热情和决心感到欣慰,
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耿弇背后的上谷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然而,时局所迫,他已无路可退,只能继续往北,前往幽州寻找新的机会。
他心中也存着一丝侥幸:
万一幽州人都像耿弇这般热血冲动呢!
就这样,刘秀一行继续北上,终于来到了广阳郡的蓟城(今天的BJ市)
这是幽州的第一大城。
他派出了心腹王霸去招兵买马,准备积蓄力量。
然而,与此同时,赵汉的招降文告也传到了蓟城。
王霸虽然竭尽全力,但显然,他的招兵效果远远不及赵汉的一纸文书。
在那个时代,玄汉和赵汉的力量对比悬殊,王霸在蓟城街头备受嘲笑。
当地百姓挖苦他不自量力,想要以卵击石。
王霸羞愧难当,只得逃回刘秀身边。
王霸是刘秀的重要部下,云台第二十三将。
出身于颍川郡的豪族之家,其父在郡中担任要职。
然而,这位年轻的豪族子弟却不愿安于现状。
他曾当过监狱官,但很快就厌倦了这种生活。
他对他父亲说,不愿做这种芝麻小官,不愿意整天在牢房里与社会不安定因素打交道。
于是,他父亲便送他去长安留学,希望他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在长安的留学生活中,王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不乏后来名震天下的大牛人物。
与刘秀混出来的这帮将领们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些南阳派的心腹们基本上都有过长安留学的经历。
王霸在刘秀兄弟起义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更是亲身经历了昆阳大战的硝烟与战火,
也见证了刘縯被杀后的危机与困境。
然而,他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刘秀的身边,成为了他少数几个铁杆心腹之一。
刘秀曾深情地对王霸说:
“颍川跟着我的人大多数都走了,唯独你留下来了,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刘秀作为少有的,文武双全的领导者,确实创造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知名成语。
例如,他曾盛赞冯异的勇猛:
“为我披荆斩棘,成功拿下了关中。”
再比如,他对耿弇说:“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