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一章 邓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黄山云隐录!
申屠建洞悉一切,他深知崔发的野心若不加遏制,必将引发更大的纷争。
但申屠建也怕直接出面会引来不必要的祸端。
恰逢此时,刘赐抵达长安。
申屠建看准时机,将崔发的所作所为悉数告知刘赐,并恳请他出面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刘赐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迅速而果断地处决了崔发。
为了稳定局势,甚至将已经投降的史谌、王延、王林、赵闳等人也一并处决。
这一连串的事件,对当年声名显赫的王氏家族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想当年,王氏家族“一门十侯”,何等威风。
而如今,除了王莽和淳于长,阳平侯王凤的曾孙已在战乱中丧生。
曲阳侯王根的儿子王涉因政变被王莽所杀。
成安侯王崇、高平侯王逢时的后代在新朝灭亡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孙子王睦在渐台上英勇就义。
安阳侯王音的四个孙子王延、王林、王匡、王揖也全部被杀。
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其中就有王谭的儿子王闳、王仁,以及红阳侯王立的儿子王丹。
王丹因与刘秀有旧,在父亲被王莽杀害后,毅然背叛家族,加入汉军。
然而,他英勇战死沙场,幸运的是,他儿子王泓在东汉时期被封为列侯,延续了家族的荣耀。
尽管王氏家族历经磨难,但算上旁支,他们的后代依然众多。
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终于抵达长安,他颁布大赦令,赦免了王氏家族中除王莽子孙外的所有成员。
这一举措,使得王氏宗族得以幸存,延续了他们的血脉。
更始帝刘玄意气风发地入主长安,占据了西汉历代帝王建造的宏伟宫殿,继承了王莽留下的丰厚财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游说割据军阀归顺。
天水的隗嚣在见到使者后,深感天下大势已定,欣然欲归顺。
然而,他的军师方望却建议他暂且观望,不要急于表态。
可惜隗嚣并未采纳这一建议,方望因此失望而去。
隗嚣抵达长安后,被拜为右将军,后升任御史大夫。
随着他的归顺,西北地区逐渐稳固下来。
刘秀仅仅带着几个忠诚的家将和随从“裸渡”了黄河,踏上了平定河北的征程。
这次渡河,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他迈向帝王之路的重要一步。
渡过黄河后,刘秀一行人行至邺县,
在这里,他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邓禹。
作为后来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为刘秀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熟读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
成大事后的论功行赏,最大的封邑与奖赏往往都是皇帝身边的那个人的。
无论是刘邦身边的萧何,
还是刘备托孤的诸葛亮,
亦或是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
他们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人不仅是皇帝的亲信,更是他们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团和执行力量。
邓禹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具备了成为皇帝推心置腹的身边人的所有要素。
首先,他拥有卓越的眼界,能够为皇帝谋划战略方向,提供高屋建瓴的政治纲领。
其次,他具备出色的政务能力,无论是税收、安防、征兵还是安抚民众,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
try{ggauto();} catch(ex){}
最后,他拥有好出身,是皇帝深信不疑的人。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的立场,与皇帝共度风雨。
其次,参与时机也至关重要。
那些在皇帝尚处困境时就毅然加入,如同雪中送炭般的支持者,往往更能在未来获得皇帝的青睐。
邓禹就是这样的典范。
他与刘秀有着深厚的乡土情谊,作为南阳老乡,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更加紧密。
更何况,邓禹还是新野人,与阴丽华小姐同乡。
这无疑又为他增添了一层特殊的背景。
最为重要的是,邓禹与刘秀的姐夫邓晨同宗,都是新野豪族邓家的一员。
这样的家族背景使得他在刘秀的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邓禹的才华也是不容忽视。
从小聪明过人,十三岁便能读史诵经,展现出非凡的学识。
后来,也是被送往长安求学,这次学习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更让他有幸遇到了刘秀这位学长。
两人一见如故,邓禹对刘秀充满了敬仰之情,从此便紧跟在刘秀的身后,成为了他的忠实追随者。
当天下大势开始发生巨变时,邓禹并没有盲目地投身其中。
他深知出头鸟往往死得早的道理,所以一直在家中静待时机。
直到他听闻刘秀昆阳一战,威震天下的消息后,才毅然决定收拾行囊,带着家财和队伍前去投奔。
当邓禹终于在邺城追上刘秀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而刘秀在看到这位小学弟风尘仆仆地赶来投奔自己时,也深感感动。
他开着玩笑打趣道:
“邓禹,你是想来我这里,是想谋求个一官半职吗?”
邓禹却眼神坚定,回答道:
“不,我是来辅佐明公,共图大业的。”
刘秀对邓禹的回答感到好奇,他知道这位小学弟向来有远见卓识。
果然,邓禹接下来便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形势。
指出更始政权虽然占据了关中与洛阳,
但山东地区并未安定,赤眉、青犊等起义军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
更始政权并未能真正掌控他们。
同时,更始政权内部派系林立,各怀异心,缺乏真正的领导者来心系天下百姓。
邓禹进一步指出:
“玄汉政权的分崩离析已是必然之势。
明公虽然有辅佐之功,但在这个政权下也难成大业。
如今之计,不如广纳四方英雄,争取民心,以高祖之伟业为榜样,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以明公的德才,平定天下必定指日可待!”
邓禹这一席话,不仅展现了他的高远眼界和战略思维,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能够站在高处,为刘秀分析形势、指明方向,这种能力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是极为难得的。
刘秀听了邓禹的分析后深以为然,决定采纳邓禹的策略,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他积极招募人才、争取民心,一路向北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邓禹不仅继续发挥着他的战略指导作用,
还逐渐展现出了出色的政务才华和伯乐般的识人能力。
他推荐的人才如吴汉、贾复、陈俊等,后来都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大将,为刘秀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