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131章 人性从来经不起试探

第131章 人性从来经不起试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李奕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永远不要去试探人性。

因为,人性从来经不起试探。

如果不想底下人造反,最好的法子就是防患于未然,从刚开始就别给底下人造反的机会。

而不是底下人造反之后,怒气冲冲的呵斥下属的背叛,然后再去镇压。

人都是有野心的。

更进一步的机会摆在面前,当这个机会触手可及的时候。

极少有人能够忍得住!

思索一阵,李奕亲自做出批示。

【于广南省当地募兵之事可行,募兵,训练,整编事宜,可交由征兵司派遣专员来负责。】

最终,李奕还是批准了在广南当地募兵的事情。

但是,却是并没有将募兵的权力交给陈玉成,而是给了参谋部。

让参谋部征兵司派出专员去负责此事。

是分权,但更是保护陈玉成。

李奕不希望从广西桂平就开始跟着自己的陈玉成,最后上了断头台。

做完这些事情,李奕伸了个懒腰,准备去休息。

但就在这时候,李梁在养心殿外敲响了房门。

“报,启禀陛下!”

“军情处处长李梁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一名侍从来到李奕身边汇报。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命李梁进来。

李梁从养心殿外推门而入,迈步走到了李奕身边,微微欠身,然后开口汇报道。

“启禀陛下,南洋婆罗洲特别经济开发区送来急报。”

说话间,他将一封急报呈递给了李奕。

李奕接过急报,然后便翻阅了起来。

看着这份急报上的内容,李奕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能确定此事和荷兰人有关吗?”

“可否有什么证据?”

李梁开口回道。

“回陛下的话,应当不会有错,军情处的人手已经开始在巴达维亚着手调查。”

“根据我们现在所得到的线索,很多线索都指向了荷兰方面。”

“而证据的话,则是荷兰人送去租界警署的那个所谓的真凶,以及企图劫狱的贼人。”

“现在军情处和租界警署已经在着手加紧审讯,相信很快就可以出结果。”

李奕闻言,忍不住眯起眼睛思索了起来。

许久之后,他开口说道。

“呵呵,看来荷兰人也是不想坐以待毙啊。”

李梁忍不住开口追问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

“这件事不管是不是荷兰人做的,最后都必须是他们做的。”

“本来朕还发愁将来我大唐该以何理由宣战,彻底拿下巴达维亚。”

“这下正好,荷兰人亲自把宣战的理由给朕送来了。”

李梁闻言,有些迟疑的询问道。

“王上,那我大唐要现在就对巴达维亚宣战动兵吗?”

李梁是知道现如今大唐的兵力并不富裕的。

虽然当前大规模的战事几乎已经没有了,但却需要往新占之地派遣驻军,用于稳定地方局势。

且还需要在山东和直隶两省布置重兵,分别用于威慑石达开所部,以及关外的东清和西清。

现如今大唐的兵力并不富裕,并没有多少机动兵力可以随意调动。

否则的话,李奕也就不会不向广南省增兵,而是让当地先自己募兵了。

这种情况下,李梁也不知道李奕究竟会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李奕稍稍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不急。”

“暂且我大唐并没有余力向巴达维亚投送兵力。”

“先审讯,把证据拿到手再说!”

“至于说动兵的事情,最早也得等到来年……”

“但可以用此事为由头,向荷兰人施压,向巴达维亚的租界增兵。”

李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打算在一年之内,完成对石达开所部的整编工作。

等完成对石达开所部的整编之后,大唐非但能获得一支百战余生的精锐有生力量,还可以为驻扎山东的重兵集团解绑。

如此一来,大唐才能有更多的兵力可以空余出来,投放到东南亚方面了。

而向巴达维亚增兵,除去为了保证租界的安全之外,也有为发兵东南亚提前做铺垫的意思在里面。

李梁闻言,当即抱拳应下,表示自己明白。

……

第二天,李奕在养心殿内召集群臣议事。

在所有人都到齐之后,李奕开口询问道。

“关外满清内讧分裂的事情,想必诸位卿家都已经知道了。”

“而满清在分裂内讧之后,则是分别给我大唐送来国书。”

“其中,撤往辽东的东清企图要从我大唐手上赎回奕。”

“而留驻承德的西清则是上表称臣,想要获得我大唐的册封。”

“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我大唐该怎么做?”

李奕此言一出,参谋部的一众高层开始议论纷纷。

片刻之后,作战司司长左宗棠开口说道。

“禀陛下,以微臣来看,我大唐或许可以答应西清的册封请求。”

“而东清方面放归奕的请求,则是绝对不可答应!”

李奕闻言,脸上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接着询问道。

“说说吧,原因为何?”

左宗棠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前东清的实力本就要强于西清。”

“东清重臣桂良被奕派出经营关外已经快两年,这两年的时间,桂良非但在关外开垦出大片土地,甚至还将辽东给整合了一遍。”

“可西清呢?无非也就只有一座承德城,外加万余人的八旗残兵,甚至就连承德四周的蒙古部落,都不一定听西清的调派。”

“也就是说,西清的实力要远逊色于东清!”

“如果我大唐再将奕放归,给东清方面送上这么一面名正言顺的招牌,那么西清必然不会是东清的对手。”

“一但东清平灭西清,内讧后分裂的满清再度被奕弥合,这于我大唐而言,绝非好事。”

“但如果我大唐能扶持西清一把,必然会让满清再次爆发内斗,如此一来,则退往关外的满清必然会被再度削弱。”

李奕闻言,颇为赞许的点头。

“左卿此言甚是。”

“我大唐目前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关内事宜上,短时间内无力向关外动兵,但正因为如此,更是需要想方设法的尽量削弱关外的满清。”

“为将来大军北伐,扫庭犁穴做好铺垫。”

“而分化瓦解,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就按照左卿的想法来办吧!”

“东清的请求不必理会,传旨秘书处,让他们即刻准备册封西清新王的圣旨……”

嗯,虽然李奕对满清依旧膈应。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奕个人的好恶并不会影响他做出最终的决定。

还有就是,李奕虽然现在接受了西清的投诚,并下旨册封西清新王。

但这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不对西清动手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客,一个合格的封建帝王,翻脸无情是最基础的特质。

参谋部众人闻言,齐声道。

“吾皇英明!”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又和众人一起商讨起了唐军下一步的扩军计划。

以唐军当前的兵力,连镇守关内,稳定地方都有些捉襟见肘。

就更别提在统一关内之后,开始向外扩张了。

李奕若想在完成统一战争之后,继续进行对外扩张。

那么,扩军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征兵司新任司长李盛手持一份报告,站出来说道。

“启禀王上,根据参谋部当前的统计。”

“我大唐陆军现在共有19个整编步兵师,3个整编骑兵师,15个炮兵团。”

“总兵力约四十万!”

“而海军方面,则是分为三大舰队,分别为南海,东海,渤海三大舰队。”

“其中,南海舰队组建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共拥有蒸汽铁甲船十艘,风帆战列舰5艘,武装商船12艘,以红单船等小型战船,运输船近百艘。”

“拥有水手水兵近万人!”

“东海舰队方面则是共拥有蒸汽铁甲船三条,红单船等小型战船运输船三十条,水手水兵三千人。”

“渤海舰队刚刚组建不久,共拥有蒸汽铁甲船一条,外加一干小型木壳船和运输船,水手水兵共千人上下。”

嗯,三大舰队之所以实力差距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南海舰队组建最早,且他们在南海方向,需要直面来自西夷的压力。

所以,很多资源,包括新下水的军舰什么的,都会优先补充给他们。

所以,南海舰队实力最强。

而渤海舰队则是刚刚组建不久。

李奕一个月前前往天津视察时,才下达的组建渤海舰队的命令。

这么短的时间,能把人给码起来,并从南方调一艘蒸汽铁甲船过来当旗舰,就已经是大唐的行政效率极高的证明了。

要是放在满清,想要从无到有拉起一支舰队来,没个一年两年根本不可能做到。

在说罢这些之后,李盛接着汇报起了扩军计划。

“按照征兵司的相关规划,在明年一年内,我大唐将要继续进行扩军。”

“陆军方面的第一阶段目标为三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师,五个步兵师。”

“总计约10.7万人。”

“海军方面的扩军则是以战船数量为主,其中南海舰队预计明年一年增加五条蒸汽铁甲船,南海舰队和渤海舰队各增加三条,总计十一条。”

李奕闻言,摸着下巴询问道。

“扩军计划朝廷财政能否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