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太子领兵(1/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始皇帝!
递过验传后,赵政进入村落,开始询问起来。
询问着,今年种了什么庄稼,粮食够吃吗,有没有多交赋税,有没有官员欺压,家里面有几个孩子,孩子上学情况如何,询问了很多的事情。
这个老农民开始的时刻,有些紧张,可渐渐的还是紧张着。
毕竟,这是一位五级大夫爵位。
在村里面,公士已经世界人上人,属于富农家庭,过着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上造,那是里正,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存在。
簪袅、不更等,更是在乡里面的大人物。
大夫,这是难以想象的爵位。
可这样的大人物,却是上前与他唠嗑。
老农民总是担心自己说错了话,犯下错误。
面对大人物,很多老农民为了自身安全,往往是尽量往好里面说,对于村里面的一些不光彩事情,尽量回避。老农民的言语中,有着很多虚虚假假的东西,若是不加辩解,会出现迷惑。
即便这样,赵政也能从里面,听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就这样一唠嗑,就是许久时间。
昌文君站立在那里,好似护卫一般,警惕的看着四周,防备着某个突然出现的刺客。
从群众里面来,到群众里面去,积极调查群众所需,为群众服务。
秦王政经常说这些,昌平君也是经常听着。
只是没有当一回事而已,可没有想到秦王政真的当真了,真的与老农民聊天聊上瘾了。
终于聊天结束。
赵政也是进入村里面。
里正上前道:“拜见贵人,贵人可到我家中吃饭!”
赵政说道:“好!”
就这样,在里正的带领下,进入一個院落当中。
很快的食物送上来,并不精美,反而是粗糙,
赵政也不客气,开始才起来。
示意之下,昌平君也是开吃起来。
一边吃着,一边在询问着,这个里正也在回应。
这一会询问的重点不同。
主要是侧重村里面的一些贫困户,还有孤寡老人。
这些人家,在大秦与六国大战的时刻,丈夫,父亲,儿子等皆是到了前线打仗,为大秦而血战,然后再也没有回来。大秦,可没有抚恤金之说,也没有阵亡补助之说。
只是豁免了一些钱粮。
然后,这些家庭因为失去顶梁柱,陆续陷入困境当中。
有的再次家庭重组,或是招收赘婿,或是直接改嫁。
不谈什么伦理道德,也不谈爱情之流,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
赵政听着,心中微微愧疚。
可也无法改变什么。
后世富裕,可以给予那些阵亡的家庭,大量的钱财补助;可大秦秦是相对贫困,财政不足,根本无法给那些阵亡将士太多的补助。
吃完饭后,秦王政告辞离去。
临别前,留下十个秦半两,作为伙食。
离开这个村落,又是前往其他的村落当中,不断进行着调查,不断进行着询问。
在调查过程当中,发现大秦政策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发现很多民众困苦之处,秦吏诸多违法行为。
对于秦吏那些小贪小占,选择视而不见。
对于那些问题大的,给予严惩。
不断调查着,秦王政也在做着笔记,记录这一切。
昌文君也在做着笔记。
就这样,秦王政巡查着,一开始只是在咸阳附近的村落巡查,可渐渐的却是巡查距离在扩大,开始越走越远,四周的护卫也在加强着,防备也在加强。小说
这就苦了那些侍卫们,一边要保护秦王安全,不能让刺客得手;一边还不能影响秦王的巡查。
在秦王政巡查的时刻,也将咸阳的政务,直接交给太子,交给了王绾、李斯、蒙恬、昌平君等人,遇到问题的时刻四个人进行讨论,最后太子扶苏进行拍板。
扶苏呀,你已是十岁的孩子,可以临朝听政,可以监国了。
走着走着,到了郑国渠附近,开始沿着这条水渠北上,这条水渠贯穿关中地区的北方,将水源缺少的渭北地区,变为了一片沃土。
昔日的草原不见了,而是化为一个个耕地。
看着这里的变化,秦王政很是满意,可又是提出自己的担忧。
那就是水土保护不足。
在郑国渠附近,应该多种树,多种草,保护其水土。
附近的秦吏听着,点头应诺。
一边遇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巡视了两个月后,秦王政回到咸阳城。
咸阳城,依旧安定有序,没有出现乱子。
又是到了大殿,扶苏端坐在旁边,正在批阅着奏折。
奏折,处理的井然有序。
“拜见父亲!”
见到父亲归来,扶苏立刻放下奏折,上前拜见道。
赵政说道:“不错,你做的很是不错!”
扶苏说道:“孩儿还差了很多,很多事情处理的并不好,问题依旧很多,缺陷也不少!主要是朝廷诸多大臣勤政,他们处理好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儿只需要抓住一些重点,不让大的事情出现延误!”
赵政说道:“寡人要检查一下了!”
说着,赵政坐在秦王的位置上,召唤赵高,把最近两个月的奏折送上来。
他要进行检查,检查扶苏的作业及格吗。
两个月积累的奏折,数量是何等庞大。
按照轻重缓解,分门别类送了上来。
秦王政率先检查那些重要的,紧急的奏折,一目十行,进行阅读,一个奏折接着一个奏折,几乎是十秒不到就是看完一个奏折。大致的反翻看十几份,很多奏折批阅的不错,可问题也不少。
“扶苏呀,过来一下,看一下这个奏折!”
赵政说着,召唤来太子。
扶苏上前,仔细看着奏折。
这是一个雪灾后,赈济灾民的奏折。
在奏折当中,对于房屋的修建,粮食的补助等问题。
扶苏的答案是,可以给予免费的粮食不足。
赵政的回答是,粮食补助不能免费赠送,而是可以用贷款的方式,给予民众发放,哪怕是低利息,甚至是没有利息。
在贷款的年限上,可以变为三年,乃至是五年。可以用减低利息,无利息,延长还款,可就是不能免费赠送。
冬天最为困难的是取暖问题。
这又涉及到蜂窝煤的问题。
只是没有机械,靠着人工开采,煤炭的产量可想而知,只能是满足少数的权贵,还有部分的市民,至于农村的农民根本享受不到蜂窝煤的好处。
至于扩大规模,这也是办不到的。
因为扩大规模,必然要占据大量的人口,会造成农业人口的不足,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到了现在,大秦建立了钢铁厂、煤矿厂、铠甲厂、矛戈厂、罐头厂、纸张厂、玻璃厂、印刷厂等几十个军工大厂。
这些大厂,人口上足足有三十万人之多,全年也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全力运转。
到了春耕、夏收、秋收的季节,这些工厂要让给大部分工人放假,回到家中种地收割等,只有少数的工人还在作坊当中,维持着工厂的运转。
在衣食住行当中,率先满足的是食,其次是衣,接着是行,最后才是住。
说完这个奏折后,赵政又是说着其他奏折。
说着这些奏折的处理之法,该如何回复,在奏折当中存在的潜台词。
奏折当中,那些夸大的话语,还有存在的文字陷阱等。
这些都是潜规则。
作为君王,不能不知道。
若是不知其中的奥秘,会吃大亏的。
try{ggauto();} catch(ex){}
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扶苏大受启发,可扶苏还是提出不同的意见。
有些与秦王政有冲突。
赵政在皱眉之后,也是选择了沉默。
就这样,一个时辰后,奏折大致的看了一下。
经过父亲的讲述,扶苏大受启发。
赵政问道:“当太子监国两个月,处理诸多的政务,感觉如何?”
扶苏说道:“很不好。过去的时刻,我以为当秦王,就是指点江山,就是气吞万里如虎,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可现在看来,有批阅不完的奏折,有着处理不完的政务,麻烦而无聊,颇为繁杂!”
赵政笑道:“民众无小事,国家无大事。民众就是有无数的小事情组成,国家也是诸多琐碎的事情,组成而来。可能在权贵眼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对民众而言,却是关乎自身的大事情。”
“只要处理好了这些小事情,就可以国泰民安。”
扶苏说道:“孩儿知道了。只是儒家说,只要圣明的天子选择好人才,就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垂拱而治!”
赵政笑了:“垂拱而治,世上哪有那样的好事情。人才的选拔,本身就是困难的,很多看似出色的人才,其实并不出色。同样,人才在变化,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是废柴,今天是清官,明天就是贪官了!”
“所谓垂拱而治,就是将君王的权力交给臣子,让太阿剑的剑尖对准自己,剑柄对着臣子,你放心吗?”
扶苏哑然。
他是有些天真,可不是傻子。
扶苏说道:“可孩儿每天的精力有限,每天的奏折很多很多,都是处理不完。”
赵政笑道:“那就适当的把一些奏折,发放给臣子,让臣子进行处理。大秦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就是辅助秦王处理奏折,处理各种杂物;九卿,就是进行具体的事务上,进行处理。”
“一些大事情上,君王不得推给其他人,对于其他的奏折也要定期抽查。”
“不只如此,每隔几年,还要对三公九卿,进行定期的轮换,升职或是贬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些官员唯有动起来,才不会贪腐。若是长期在某个位置上,时间长了,多数会出现问题!”
扶苏又是询问着一些问题,秦王政在回应着。
许久之后,赵政说道:“扶苏呀,此次灭亡魏国,我打算让王贲为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民夫十万多人,进攻魏国的大梁城,主持灭魏大事。至于你,该建立军功了,当出征为监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作为太子,想要坐稳位置,讨好主动的大臣,获得大臣的支持,这是最差最坏的手段。最先要做的,就是掌控军队,在军队当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这次,灭亡魏国没有太大的难度,正好让扶苏前去刷战功,在军队当中建立一定的人脉。
扶苏感激道:“多谢父王!”
赵政问道:“扶苏呀,作为太子如何做好监军,你知道吗?”
扶苏说道:“孩儿不知!”
赵政说道:“昔日,魏国强盛,进攻韩国,韩国五战五败,齐国虽然派来援兵,却是存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等到魏国快要胜利的时刻,齐军出击而去。”
“那时齐军向后方撤退而去,为了迷惑敌人,选择减灶计,不断减少灶口,从而制造出齐国士卒就要逃亡的假象。太子申发现齐军士卒逃亡太多,想追击而去。可大将军庞涓却是劝说,这可能是齐人的计策,当谨慎。”
“可太子申不接受,反而是让庞涓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魏国主力,直到在马陵遭遇齐军覆灭,魏国主力被消灭。齐军再次出击,太子申被俘虏。”
“太子申被俘后,也是失去王位继承权。扶苏呀,你怎么看?”
扶苏说道:“父王是想要告诉孩儿,用兵要谨慎,要多听将军之言,而不是自作主张。”
赵政说道:“扶苏呀,伱有些军事才能,可也谈不上多么优秀,在军中要多听将军王贲,不要干涉其兵权的。在召开会议时,要旗帜鲜明的站在王贲那一边,维护其权威;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在私下里。”
“在军中,王贲负责军事指挥,如何打仗,如何攻城,皆是他说了算,不要瞎参和。只要外行不去干涉内行,就不会出大问题。你是监军,负责后方的粮草押送,负责士卒的伙食,铠甲器械等等后勤保证,监控军法的执行。”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了!”
赵政说道:“现在已是一月了,等到二月春耕结束后,就要出兵大梁城,你下去准备吧!”
又是说了一些事情。
扶苏告辞离去。
心中松了一口气,尽管父亲很少骂他,也很少打他,可他每次见到父亲,好似老鼠遇到猫儿一般,心中畏惧不已。
每次说话的时刻,都是下意识的紧张着,心中在惶恐,在畏惧着
就在这时,一个侍女上前道:“太子,王后召见。”
扶苏点头道:“前面带路!”
侍女在前,扶苏在后。
很快到了后宫当中,见到了王后芈倩。
“拜见母亲!”
芈倩上前道。
王后道:“孩儿上前来!”
扶苏上前。
芈倩问道:“大王归来,询问你什么?”
扶苏说道:“父王归来,询问了一些奏折的事情,又是向我讲述一些奏折的处理技巧,注意的一些潜规则,还有臣子上奏折的心理太多……”
回忆着大殿的内容,仔细的说了出来。
芈倩说道:“还有什么?”
扶苏说道:“二月春耕结束后,父王打算攻击大梁城,灭亡魏国。王贲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十万,至于我为监军,随军出征!”
芈倩说道:“大王让你出征,这是看重你,是想要培养你。只是你也要谨慎一点,小心弩箭,小心刀枪。战场上刀枪无眼,要记得多穿铠甲,锁子甲和皮甲皆是穿在身上。身边有多带护卫,不要盲目冒进。”
“在军中要多听将军之言,不要过多的干预!”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
芈倩说道:“大王对你极为看重,也是重点培养你,可这不是你急躁的本钱,依旧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父亲的意愿。”
从军有莫大的危险,可想要当太子稳当,必然要从军。
秦王在看着他,看着他的表现。
秦王政,祭祀嫡长子的最大受益者,靠着嫡长子成为秦王,他不会去挑战,破坏嫡长子制度。作为嫡长子的扶苏,成为秦王的概率很高。可若是做出一些让秦王失望,甚至是愤怒的事情,依旧热门丢掉太子之位。
历史上,那些丢掉太子之位的太子,太多了。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
芈倩说道:“你可以向你舅舅昌平君,讨要一些门客;也可以向蒙恬、蒙毅等人,要一些官吏,前去辅助你!”
扶苏说道:“这个不好吧!”
芈倩说道:“有什么不好的,这是大王默许的,只要你不是做的过分,大王不会说什么。只是人才多了,话语也多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念头。”
“你要学会用人,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建议,而不是困在其中,不知根本。”
又是仔细的叮嘱,说着一些事情。
许久之后,扶苏告辞离去。
大殿当中,秦王政正在批阅着奏折。
就在这时,赵高上前道:“大王,胡长使快要生孩子了。”
秦王政放下奏折,说道:“孩子要出生了,岂能不去!”
说着起身而去,前往后宫而去。
到了某个房间的时刻,传来女子痛苦的声音,还有嘈杂的声音。
赵政站立在外面,耐心的等待着。
他又一个孩子要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