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始皇帝 > 第352章双脚离地(1/2)

第352章双脚离地(1/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始皇帝!

此刻,魏王再也没有昨天的张狂,反而变得冷静起来。

跑路,是最后的计策,也是最好的计策。

太子魏满说道:“孩儿不走!”

魏王说道:“你不走谁走。魏国能坚持住这一年,未必能坚持住第二年,第三年必然城破。等到城破的时刻,秦军杀入大梁城,你当如何?难道成为大秦的俘虏吗?”

“早一点离去,早一点保全生命。”

“可以前往齐国,可以前往楚国。”

太子魏满说道:“那父亲打算如何?”

魏王说道:“君王守都城,君王死社稷。若是大秦攻破大梁城,寡人就自刎,也对得起历代的祖宗了。”

太子魏满有些不舍,可在父亲的劝说下,还是恭敬的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然后转身离去。

马车在响动,在一些门客和侍卫的护送下,前往齐国请求援兵,

若是齐国能出兵,最好不过了。

若是齐国不能出兵,那就流亡在齐国,定居在齐国。

城墙上,看远去的儿子,魏王放心下来。

“韩国灭亡了,我成为亡国奴!”

消息传播的有些慢,在韩国灭亡三个月后,张良才得知消息。

酒杯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张良心灵在颤抖着。

从今天开始,张良成为亡国奴了!

不要说是大一统,他不知道,也不信那一套。

只是韩国灭亡了。

从现在,开始就是亡国奴了。

没有国,那里有家。

只有失去了国,沦为丧家之犬之辈,才能体会这种悲哀。

“节哀吧!”

项伯说道,“韩国根本扛不住秦国,只是两个月韩国就是灭亡。魏国的大梁城坚固,又是遇到大暑,秦军折损较多,最后退去。秦军能退兵,只是因为秦将不想要折损太多的士卒。”

张良说道:“我不甘心,可有法子复兴韩国,灭亡秦国!”

项伯说道:“没有,你不是田单,你会打仗吗?”

张良听着,立刻哑口无言。

他纵横之术还可以,论及辩论还可以,可论及带兵打仗却是不行。

齐国能够复兴,主要是内外两個原因,内因就是齐国是大国,是强国,根基颇为深厚,即便剩下两个城池,可这两个城池兵力浑厚,在齐国的其他地区,民众也是支持着田单。

在外部而言,其他五国也不希望燕国吞并齐国,不希望燕国变为另一个大国,不断给燕国使绊子。

可韩国,却没有齐国那样浑厚的国力。

秦国也比燕国要强大了很多。

彼此对比转之下,韩想要复国的概率几乎为零。

“若是,齐国、楚国、燕国、魏国等,四个国家联合,能击败秦国吗?”张良说道。

“不能,秦王政不是智瑶!”

项伯说道:“况且,四国不可能联手。”

张良叹息一声,这一切皆是注定的。

很多问题,看似没有答案,其实皆是有答案。

张良说道:“我明白了!我要见楚王!”

项伯说道:“你可是要劝说楚王,抵抗秦人!”

张良说道:“对!”

项伯说道:“不要做梦了。”

张良说道:“我知道,可我不甘心!”

“罢了,我为你引荐!”

项伯说道。

张良感激着。

这个好友,还是讲义气的。

不久之后,在某人的引荐下,张良见到了楚王悍。

张良上前道:“拜见大王!”

楚王问道:“先生远道而来,可有什么言语!”

张良说道:“秦国已经灭赵国,又是灭亡韩国,魏国也坚持不了多久。等到灭亡魏国后,必然南下灭亡楚国。到了那时,大王只能成为秦人的俘虏,楚国的社稷也是会灭亡。”

楚王说道:“先生言之有理,寡人也想要合纵,也想要与秦国大战。可楚国不只是寡人的楚国,更是诸多权贵的楚国,这些权贵不愿意与秦人一战,徒之奈何?”

张良沉默了。

很多时刻,君王无法一言九鼎,需要受到诸多的臣子和权贵制约。

或许,只有秦王可以一言九鼎吧!

楚王说道:“先生还是退下吧,说服寡人不难,寡人现在就是赞同先生的主张,愿意与秦人干架。可难的是说服那些贵族吧!先生还是想着说服他们吧!”

张良说道:“说服他们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楚王说道:“当初,祖先放弃说服群臣,而是选择吴起变法,让群臣站在祖先的那一边。先生可愿意,可有能力,成为吴起?”

说着,带着淡淡的兴奋。

张良说道:“臣的格局布置还可以,可论及带兵打仗,大大不如吴起。秦国变法百年才有今天,大王想要短短两三年的变法,就是赶超秦国,这不可能。是臣糊涂了,臣告退了……”

行礼后,张良直接告辞离去。

感觉自己天真而可笑。

见到楚王后,想要给楚王讲述大道理,让楚王醒悟,决心合纵抗秦。

可现实是,楚王懂得这些大道理。

只是权力受到权贵的制约,根本无法施展出来。

群臣不想要打仗,楚王虽然是大王,却是无可奈何。

纵横家以为,只要说服看君王,一切皆是好说;唯有法家明白,说服了君王不重要,唯有说服群臣和权贵最为重要。

只要说服了这群人,君王处在集权中,国家才能办好事情。

不然君王想要打仗,臣子们不想要打仗,上下分裂,又是有何用。

楚王是这个样子,齐王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着这些,张良意兴阑珊起来。

国家不是君王的国家,而是群臣和权贵的国家,等到危机的时刻,很多大臣和权贵可以投降敌人,保全富贵。

齐国也好,楚国也好,内部有很多投降派,想着秦军打过来,好快点投降。

投降,也是有指标的。

投降,也是有名额的。

秦国,不可能接纳所有投降者,只会接纳一少部分投降者,至于多数的投降者权力会被剥夺,财产会被剥夺,地位会下降沦为庶民。

投降,也要抓紧时间,也要快点投降。

很多人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

秦王政十三年,秦国灭韩国,兵临大梁,因为大暑,士卒损失众多,不得已退去。

天下为之震惊。

七国当中,赵国,韩国等两个国家灭亡,只剩下魏国,齐国,燕国、楚国等四个国家。

秦国之强大,威震天下。

世人为之瑟瑟发抖。

各国的君王畏惧着,害怕着,最后也是沉默了。

他们会支援魏国,会给予魏国除了军事之外,所有的支持。

合纵的风声刚刚起来,就是消失而去。

昔日六国合纵,尚且是无疾而终,现在只剩下四个国家,却是想要逆袭秦国,这不是搞笑吗?

叫唤的很是厉害,可最后却是无疾而终。

秦国的节奏是一年打一次战,绝对不耽误农时,不耽误秋收,或是春耕。

又是忙碌的时刻,没有时间打仗。

天下,再次陷入和平了。

时间流逝着,到了九月份。

九月份,到了秋收的时刻。

九月,正是炎热的时刻,娇艳似火,虽然比起夏天炎热开始散去,可炙热还是浓烈着,大地好似火少一般。

忙碌的民众,前往耕地当中前去耕地。

就连宫卫军,也是散去大半,回家收秋了,或是帮助战友收割庄稼。

夏天,主要是收割着小麦,早熟的水稻,或是糜子;

try{ggauto();} catch(ex){}

秋天收割的,主要是晚熟的稻子,黄豆,高粱、谷子等。

田地当中的谷子还差几天,才能成熟;黄豆还差几天;高粱还很早很早;只有稻子算是成熟了。

稻子,主要是旱稻为主。

在夏天的时刻,收割了糜子后;顺便在地里面种植在旱稻,大约是三个月后,就是能成熟了。

行走在田地当中,确定稻子已经成熟了。

农民们陆续下地收割稻米,收割的方式很是简单,就是弯腰,拿着镰刀收割。

稻米可以当食物,秸秆也可以当饲料,用来养牛马。每年的时刻,朝廷还要征收一定数量的秸秆,用来当税收。对于农民和朝廷而言,秸秆算是宝,是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

若是烧火做饭的时刻,直接用秸秆当燃烧,会被骂为铺张浪费。

在农村学校当中,很多学生也是停止上课,回家帮着爸妈收割着稻米。

收割稻米,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吃大苦流大汗。

或者说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多吃苦,多劳动。

不要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七岁的小孩子,也能扛着镰刀,到了耕地当中收割着稻米。

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吃一点水果,喝一点水,吃点干粮,然后继续干着。

在稻田当中,扶苏拿着到镰刀,正在收割着稻米。

开始的时刻,经常弯腰割稻子,感觉有些不舒服,不适应,可渐渐的就是适应了,就是继续收割着。

在另一边父王,也在弯腰收割着稻米。

此刻,父王头上带着一个大草帽,手中拿着镰刀,收割起来,速度快而稳健。

此刻,王后芈倩,芈文,芈月、妫嘉、赵玉、胡姬等二十多个妃子,也是脱下锦绣的衣裳,穿上的布衣,戴上了草帽,穿上布鞋,也是拿着镰刀收割起来。

对于这些贵人而言,下地干活有些难为她们了。

曾经有妃子提出意见,不想干农活了。

父王说道,伱走吧,离开咸阳宫。咸阳宫庙小,住不下你这样的大神。

那个妃子立刻当场哭了。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妃子说着意见。

到了夏收,秋收的时刻,不敢有丝毫的延误。

不只是这些妃子,就连公子们到了七岁就开始下地干活。

七岁不算小了,可以下地干活了。

不只是父王,军队当中的士卒在忙碌完家中的事务后,也是帮助关中其他百姓收割着庄稼,父王称其为居民鱼水情。

似乎有些疲累了,父王开始在大树下休息,其他妃子也在休息着。

打开酒袋子,喝着美酒,赵政的心情舒服了很多。

赵政说道:“扶苏,你说这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扶苏说道:“大约为一百多斤,这是不去壳。若是去壳,去掉水分,也就八十多斤。”

赵政说道:“这就是种地,每年辛辛苦苦种地,也没有见到发财的。可种地又是很重要,只有吃饱饭,国家才能稳定;吃不饱饭,再好的政策,也是无用。扶苏呀,你可知为父每年都要在夏收,秋收,要让你下地干活三个月吗?”

扶苏说道:“父王是教育孩儿,农业为根本。没有商人,天下还是天下;可没有农民,国将不国!”

赵政说道:“有这个道理。可寡人更想要告诉你,为君王不能脱离民众,民众好似大地,君王的脚踩在大地上,才有安全感;若是双脚离开大地,是极度危险的。君王看这个臣子看不跑靠谱,就看他是不是脱离民众吗,双脚离地?”

“双脚离地的臣子,绝对不可靠!”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了!”

赵政笑道:“做君王,莫要双脚离地!喝酒吗?”文学

扶苏说道:“孩儿不喝酒。”

赵政摇头道:“你这点不好,不喝酒,不打架,不与为父争吵,太乖了!乖孩子,缺乏那股机灵!为父在你这个年纪,早就是邯郸城一霸,早就在街道上,与赵太子,贵二代之流,在街道上干架了!”

回忆着往昔,开始吹牛起来。

扶苏说道:“然后,被人打破头了!”

赵政骂道:“你这混小子!”

扶苏笑而不语。

赵政说道:“秦赵本是一家,秦国灭赵国的社稷,其中的对错,寡人也不想要多说了。你多去看看赵王赵迁,我不好意思去看,免得某些人多想。而你去了,恰好适合!”

扶苏说道:“孩儿知道了!!”

赵政说道:“不多说了,你多休息一会,寡人继续收割!”

说着,站起身来,继续收割着稻谷。

其他人见着,也是纷纷起来,开始收割稻米。

即便是体力不行,也要坚持着。

大王已经干活了,他们岂能歇着。

干活很累,结果就是下午的时刻,很多人吃饭勤快了起来。

很多贵人经常说这个不合口味,那个不合口味,可现在谁也不说这些了。

连续吃了两碗米饭,米饭的味道真是鲜美。

到了夜晚睡觉的时候,更是呼呼睡觉,雷打不动。

吃得多,睡得好。

等到稻谷收割完毕后,又是收割着黄豆,收割着谷子,最后是高粱,等到把庄稼收割完毕的时刻,已经是一个月过去了。

随后,就是秋税。

秦吏开始征收地租,也就是十税一。

一亩地收取两石五粮食,就是要上交两斗五的粮食。

上交地租后,又是要交算赋,也就是人丁钱。

秦吏在忙碌着。

朝廷的各个官员也是忙碌着,三公九卿等诸多的官员,皆是下去巡查了,监督地方的官吏。指望着官吏之法严明,不仅不靠谱,也不现实,还是要多多监督,多多惩罚为上。

同时各地区的奏折也是上交上来,出现的问题也是快速的处理。

等到十月份的时刻,卫缭归来。

卫缭,是右丞相,是大秦的二把手。

“拜见大王!”

卫缭上前道。

“卿家免礼,赐酒!”赵政说道,亲自为其送上一杯酒。

酒是用葡萄酿造而出,酸酸甜甜的,酒精度数很低,好似喝水一般。

喝下美酒,卫缭说着打开有个册子,说道:“大王,这次臣主要是前往南阳地区巡查,又是有其他城西前往其他的地方,秋粮的账册大致结算出来。

这一年,大秦共有一千五百三十万人口,合计为三百五十七万户,耕地数量为两亿三千万七百八十万亩耕地,平均每人耕地数量为七十六亩。”

“只是很多时刻,平均数据是极端不靠谱的,在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同,耕地数量也是不为不同。在关中地区,人均耕地为三十亩,三川郡人均耕地为二十亩,邯郸郡人均耕地为四十亩,代郡人均耕地为一百五十亩,巴蜀人均耕地为一百亩,南阳人均耕地为八十亩。”

“在关中,河东,韩地,赵地等,主要牛耕为主,这里着曲辕犁,桶车,翻车等,还修建着大量的沟渠,水利设施完善,每亩地粮食产量接近三石;可在代郡,南阳郡、南郡、巴蜀等地,很多地方还是刀耕火种,水利有不足,各种器械也不足,还有大量的耕地用来养牛羊,每亩地粮食仅仅是一石,或是半石。”

“这次秋收,大秦共收取六千九百万石粮食,其中粟米为两千万石,糜子为一千五百万石,稻米为一千万石,黄豆为五百万石,高粱为四百万石,还有其他等等。收取算赋税为四亿九千万钱,合计为百万金。”

“大秦设立的秦字店铺,出手精盐、白糖、蜂窝煤、农具、铁锅、玻璃、书籍、纸张、衣服等,共计获利为八十万金,除掉各种开销,纯利润为五十万金……”

“大王,这是具体的名册!”

说着,将册子递交上去,上面有着详细的信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