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始皇帝 > 第341章世上只有妈妈好(2/2)

第341章世上只有妈妈好(2/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始皇帝!

咸阳城西,这里有一座府邸,府邸牌匾挂着武襄候。

正是王翦的府邸。

在灭赵之后,秦王政册封诸多的武将,一口气册封了十几个侯爵。

在这些侯爵当中,多数是以食邑所在的乡县,作为爵位的称号。

可还有少数的侯爵,用其功绩,作为爵位的点缀。

武襄,功劳大,有辅助君王之能。

册封中,仅次于卫缭,功劳排名第二。

由此可见,秦王政对其看重。

册封爵位后,王翦却是相对的低调,食邑有专门的秦吏进行管理,每年收取一定的租税。

在平常的时刻,多数在军营当中行走,训练着军队,检查着各地的军务。

在闲暇时间,也多数闭门读书。

或是到农村当中,看望昔日的旧部,若是遇到困难的,给予一定的钱财。

很少参加贵族宴会,透明而低调。

正是休沐的时刻,王翦正在翻阅着兵书《六韬》。

六韬,是姜太公书写的,用姜太公与周武王的问答,回应着该如何打仗,如何用兵。

在兵书当中,《孙子兵法》是孙武送给吴王的,主要是提升着君王的格局和眼光,战略性的东西,大局性的东西很多,可战术类很少。

告诉着君王,战争不只是打仗,还是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后勤、外交、间谍、大势、布局等等。

《吴起兵法》,讲述是吴起带兵之道,里面战术性的东西很多,在用兵上侧重大胆与果断,把握战略时机。

这两本书,王翦皆是不喜欢,不是这两本术写得不好,而是不符合他的性格。

第一本书,侧重着战略,太高了,很多东西不是他一个臣子可以思考的;

第二本书,作战太过大胆,太过冒进,符合吴起的作战风格,可不符合他的稳健的作战风格。

当今的大秦,不论是在国力,还是军力,还是士卒数量,还是士卒配合,还是士卒作战经验,都是一等一的,都是辗轧着其他五国。

可谓是优势在我。

大秦不需要战略上的冒进,战略上的冒险,只需要稳扎稳打,不犯大错误,就能取胜。

在《六韬》当中,开篇借助钓鱼说着治国之道,说着君王品德,接着又是说着如何用人,如何确定这个人靠谱还是不靠谱,军队的编制,军队的训练,奖惩的原则,还有情报的传送,全民预备役,军队武器的配置,各种兵种的配合作战,各种地形下作战选择等等。

在兵书当中,《六韬》不一定比《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更加的优秀,却是最为实用的兵书。

如何带兵打仗,如何当好百将,如何当好千夫长?

读了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可能心里面还迷糊着;可读了六韬,却是心中有了大概。

六韬,比起这两本书更加的适合中低层军官,属于手把手教你如何当千夫长。

翻阅很多次,王翦却是乐此不疲,沉迷在其中。

“父亲,不久前,咸阳有大的风雨在涌动!”

就在这时,王贲开口道。

“为父知道了!”

王翦平淡道:“那些人自找死路。大王对人真诚,对人热忱,赏赐士卒大方。可那些人还是贪墨,还是贪得无厌,还是忽略秦王的告诫,一次次违背秦王的法令,已经有取死之道。”

“真以为大王,是妇人之仁,真以为大王不会杀人!”小说

“在赵国大开杀戒的时刻,这是大王第一次提醒;在洛阳城,大开杀戒,这是第二次提醒。若是他们能醒悟,及时的压制住内心的贪婪,把粮仓的亏空,还有钱财的亏空,还有地方的上的不法等,清理干净了,大王也会网开一面的!”

“可他们倒是好,屡教不改,大王的两次提醒,皆是没有放在心上。等到大王的屠刀落下来的时刻,却是到处求情,想要让大王收回成命,这可能吗?若是大王收回成命,大王的威严何在?”

“到了现在,大王不得不杀,唯有杀才能维护君王威严!”

王贲说道:“可大王杀得人太多了,据说涉案的官员有三万多,其中一万多被斩首,两万多流放,这也太残忍了……这可是一万多秦吏。”

王翦说道:“杀得多吗?一点也不多,杀一個两个人,这叫杀人;可杀几万,几十万,那不叫杀人,只是数字而已。你也是军中的将领,在征伐赵国的时刻,斩首两万,斩首三万,这不是常有的事情吗?”

王贲说道:“这不是三万的黔首,这是三万的秦吏,最低也是亭长,杀得也太多的!”

王翦淡淡道:“大秦律法,大王之下,人人平等。秦法无法约束大王,反而是大王制定着律法。在大王眼中,黔首与士人没有什么区别,黔首与侯爵没有什么区别。大王要杀人,岂会在乎白起有大功。”

“反而越是有大功劳,越是名声显赫,越是危险。”

“若是底层的小官,还能走着关系,走着人脉,花着钱财,把死刑变为流放;可那些权贵,高级官吏,却是必须要死,唯有他的的鲜血,能威慑住一群人。杀鸡未必能吓住老虎,可杀老虎一定能吓住鸡!”

“杀一人而三军震,杀之;杀一人而万民喜,杀之;杀一人而君王威严立,杀之。”

“我王家有一些不肖子弟,违背秦法,必然死,你不要去走动了。”

王贲叹息道:“孩儿明白了!”

王翦说道:“大王为今日开杀,宁愿五年不对外开战,这样隐忍而稳重的人,没有那个臣子斗得过他。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跟着大王的步伐,建立万世不灭的之功勋。”

王贲说道:“孩儿明白!”

接着,王翦又是叮嘱着儿子,不要去撩拨秦王的虎须。

在最近,清查贪墨的案件当中,王家也有一些旁支,或是远亲,或是一些亲信人受到牵连,陆续有人找上门,想要打通关系。

王翦的选择闭门不见。

“这就是秦王政吗?”

咸阳城当中,在一个府邸当中,李牧正在翻阅着报纸。

在报纸上,汇报着近期秦国的情况。

报纸已经发明了十年多了,可因为读书人数量有限,注定了报纸的受众人群只是那些秦吏,士人,权贵,还有少数的侯谍。

到了咸阳后,李牧时常翻阅着报纸,了解着秦国的情况,秦国的发展趋势。

报纸上,对于一些信息选择避而不谈,可李牧还是从里面提取出诸多的信息。

对于秦王政的形象,从模糊当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对于人心把控,对于战局的把控,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灭赵之战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强大的战略格局;在灭赵之后,并没有继续的开战,而是修生养息五年,恢复民力,显示出其睿智和冷静。

在赵国,却是大量迁移杀戮巨室,在秦国更是大量杀戮贪官,这是何等的愚蠢。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搞政治并不难,不要得罪那些大世家,只要得到那些贤明的,有影响的卿大夫的支持,就可以安稳治国。

可秦王政倒是好,所到之处,不断的得罪的巨室。

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有暴君的潜能,这是何等的愚蠢。

“三年了,不知我能不能再回代郡!”

李牧微微叹息。

秦灭赵的时刻,秦王杀了很多人,可在救下他的时刻,秦王政却是不杀他。

那时,他以为秦王政想要招揽他。

可秦王政的回答是,大秦不缺少名将,多一个李牧,少一个李牧,无所谓。留下李牧,纯粹觉得李牧可怜。

对,就是可怜!

对赵国忠心耿耿,可最后却是被赵王要杀死,这是何等的可怜人。

try{ggauto();} catch(ex){}

于是,他就这样留在了秦国。

没有重用他,一直在咸阳养老,给予一些钱财,给予一百亩地,然后当着农民。

然后,秦王政就是忘记了他。

三年了,没有丝毫的反应。

李牧在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又是淡淡的失落。

在失落当中,也在时刻关注着秦王政,关注着秦国的一切种种。

秦国,这是与一个赵国极为相似,可又是不一样的国家。赵国犯下的毛病,秦国也在重演着,秦王政在尽量避免着一切。

“郭开,竟然得到重用,竟然成为廉侯,竟然成为反贪司司长!”

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李牧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在赵国,郭开可是大名鼎鼎的贪污犯,最为贪婪,可在秦国却是成为廉侯,成为反贪司司长,这是何等搞笑的事情,何等我曹的事情。

可事实上,郭开到了秦国后,却是变得忠心耿耿,不贪不占,做事情公道,抓出很多的大老虎,小老虎,大苍蝇,小苍蝇。

似乎侍奉的君王变了,郭开也是变了,从大奸大恶之辈,变为大善大忠之辈。

放下报纸,李牧有些急躁。

压下心中的浮躁,拿着锄头,开始到了田野当中。

头上带着草帽子,开始锄草。

汗水不断的滴落下来,李牧在继续着。

等到一亩地处理的差不多了,才能一旁休息着。

“你在锄地!”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正是司马尚。

“原来是你,老伙计,你也在锄草!”李牧说道。

司马尚点头道:“对,是我!还适应这一切吗?”

李牧说道;“不适应,很是不适应。昔日为赵国大将军,时刻想着与匈奴交战,与燕国交战,与秦国交战,可到了现在只是当着农民,只是在这里锄地,很不好,很不适应,时刻想着金戈铁马!”

司马尚说道:“那就尽量适应吧!大秦名将辈出,也不需要我们两个了。况且,战场上生死难料,只要到了战场上,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直赢。可以嬴无数次,可只要输掉一次,就是死亡。”

“可现在,可安心的种地,也不用瞎操心那些烦心事了!在咸阳养老,其实也不错。”

李牧叹息道:“是呀,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年老体衰,即便到了战场上,也无法拿刀砍人了,力气不足了……”

回想着往昔,神情有没落之色。

司马尚笑着,却很是享受现在的生活。

到了咸阳后,秦王没有给予他优待,也没有给予苛责侮辱,只是把他当成普通的秦人对待。

在咸阳城养老,其实也不差。

交谈了片刻后,两人再次站起来,继续锄草。

继续当着老农民。

床榻之上,在剧烈的摇晃着,许久之后,赵政苏醒过来。

看着身边的女人,神情微微古怪,感觉好似见鬼一般。

就在不久前,在宴会之后,赵政稍微饮酒,随后进入床帐当中睡觉。

然后,在床帐上有一个女人。

那时,也没有多想,于是上前睡起来。

只是等到欢快结束,看着陌生的脸,寻找着瞬息的感觉,才认得眼前女子是谁。

正是巴清,又名为寡妇清。

“为何,伱在寡人的床榻上!”

赵政捏着她的下巴,质问道。

“是,王后将妾身送到大王的床上……”寡妇清说道低下头,神情颇为羞涩,只是想着那些事情又是化为淡定之色。

“你多大了?”

赵政问道。

“三十三岁!”

寡妇清说道。

“在十三岁的时刻,妾身招下赘婿。那时,妾身的夫君在新婚没有多久,就是出征而去,出征后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妾身了。妾身独自一人,养着儿子,直到了现在。到了后来,妾身的儿子开始掌控着家产。”

“大王下令,巴蜀之地不得种植甘蔗,可他还是种植着,他觉得有关系,有人脉,就能避开秦律。前面几次检查,他只是用一些钱财,就是打通了秦吏的门槛,每一次都是成功了。可唯独遇到郭开失败了!”

赵政点头道:“是呀,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最忌讳赌博,可以嬴无数次,可只要输掉一次,那就失去了一切。你倒是好本事,竟然打通了王后的关系,可不够,寡人岂会为美色所动,岂会为美色失去君王底线。”

“为君王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血泪不能逼,道德不能迫。巴福为富不仁,必死无疑,天上地下,没有谁能救得了他。即便你献上身子,也不可以!”

语气冰冷而淡定,好似机器人一般。

寡妇清说道:“大王,想要推广良种给庶民黔首,可民众不信任朝廷。若是交给妾身去处理,妾身会处理好这一切。十年内,必然让秦国上下,皆是用着良好的种子。”

赵政说道:“不够!”

寡妇清说道:“巴家,在巴蜀立足有百年,在那里积蓄着资产,大约是十万金,很多的不动产更是无法估算价值,皆是可以送给大王。”

赵政说道:“不够!”

寡妇清说道:“巴家,在巴蜀有着庞大势力,可深入南方,为大王寻找着优良的种子。”

赵政说道:“不够!”

寡妇清叹息道:“妾身也是无奈,求大王成全!”

赵政叹息道:“从今天开始巴福已经死掉,只有赵福。赵福可前往楚国,可前往魏国,可前往齐国,可唯独不能回关中,回巴蜀。他若是忍不住回来了,寡人让黑冰台弄死他!”

寡妇清说道:“多谢大王!”

赵政上前打破:“可怜天下父母心,寡人懂得这个道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这位寡妇清,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救下儿子,不断奔走着,多方在打点,更是献上自己,为儿子求得一线生机。

不久之后,赵高行动了。

在牢狱当中,死囚发生了变化。

巴福离去了,离开了秦国,到了魏国。

不久之后,“巴福”被斩首了。

从社会关系上说,巴福彻底死去了。

活着的,只有赵福了。

望着西方,赵福心中在惆怅着,继续在大梁城打拼着,开创着自己的事业。

此刻,赵政却是讲述道:“有种水稻,叫做杂交水稻,你可明白?”

寡妇清说道:“妾身不知!”

赵政说道:“农家有一位贤明,名为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概念。”

说着,把杂交水稻的概念,大致的说出来,研究方向也是指点出来。

后世,杂交水稻的名声很大。

在讲述当中,重点阐述了水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等三个概念,还有相应的重点。

“妾身,必然为大王,制造出杂交水稻!”

寡妇清保证道。

“这个不好说,看运气吧!”赵政说道。

杂交水稻的关键,在于寻找适合的不育系稻种,还有保持系稻种。所幸,这个时代野生稻种,比后世要多很多,寻找到概率也相对高一点。

接着,又是讲述着杂交小麦的概念。

杂交水稻,杂交小麦等,若是能制造出来,最好不过,若是失败了,也是损失不大。

“对了,还有你要寻找双季稻,就是那些成熟期短,可一年生长两次,可增加水稻的产量!”赵政开口道。

又是说出了双季稻的概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