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春心燎原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春心燎原!

崔太后险些被一口茶呛着,  努力克制半晌,才没做出这等失礼的事。

这算甚么师生啊?竟连大逆不道的说法都来了。

她佯装诧异,“原来南音和陛下还有这样的缘分,  陛下向来冷性儿,  没想到竟会收你作学生,抽空教你画画儿。”

再迟钝的人都该明白她的暗示了,  偏偏南音不懂,  点头附和说是的,  陛下面冷心慈。

这还不算,关键是主仆一个性子,崔太后观那两个婢女,  同样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都不知是该笑,  还是该同情自己的外甥。

不过,如今绥帝没表明态度,  那些都是她的推测,  也不好明着讲,便带过这个话题。

“虽说如今是深冬,但宫里好些景色还不错,  前些日子宫里办了个赏梅宴,  你没来。如今梅花仍艳着,瞧不见景色,也能闻闻花香,可要陪我去走走?”

南音说好,  随即由宫女服侍更衣。

崔太后喜爱鲜妍的色彩,亲自给她挑了件秋香色长裙,外披半臂,  并令宫女取来博髻,给她戴上梳了个双鬟望仙髻,耳畔并着刚采的茶花,顿时美得不可方物,恍若神妃仙子。

“小女孩儿就该这样妆扮才对。”她看着南音微微颔首,又给她挑了个浅色唇脂,“这是我宫里的人琢磨着用茶花熬制的,几日就要坏了,宫里人少,你来了倒是正好。”

给她涂上,崔太后道:“怎样?”

南音轻轻抿了抿,仔细感受,“是甜的,很润。”

“那就是了,不小心吃下去也没事。”

可能真的是太久没和人这样说话儿了,崔太后又没亲生儿女,此时就把南音当成自己的女儿打扮,颇有成就感。

双目缠上布条后,被挡去了一半容貌有些可惜,不过不影响整体。

崔太后亲手挽着南音,在数十位宫人的簇拥下,不紧不慢朝梅园逛去。

皇城占地广,除却分列有序的殿阁,其他地方各类花草树木都有,没有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却有大气美丽的内湖。崔太后告诉她,这叫空波湖,秋季的时候,绥帝得空会来此垂钓。

“钓鱼是个枯燥的活儿,他倒耐得住性子。”崔太后道,“笠帽蓑衣,还不假人手,有时一坐就是一天,哪儿像个皇帝。不过,每次他钓上来的鱼做鱼汤,倒是比较鲜美。”

南音道:“垂钓可修身养性,陛下平日政务繁忙,难得有其他放松的机会罢。”

崔太后笑笑,带南音继续往前,没多久顿住,说前方不远处是长乐宫,亦是俗称的东宫。绥帝甫一出生便被立为太子,他的母后,也即崔太后的姐姐想把他在身边多留几年,等他五岁以后再搬去东宫,但三岁的时候,绥帝就自己请命搬去了,没有一丝舍不得。

“走路都才刚走稳的孩子,就迫不及待离开阿娘的怀抱,要独立自主了。”崔太后有些感慨。

南音说:“可见陛下沉稳的心性是天生有之,这是天子风范。”

崔太后忍不住瞟来一眼,心想这孩子还真是把尊师重道刻在了骨子里,不去讨好在她面前的自己,却在背地里说尽了绥帝的好话。

真真叫人……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路过茶花圃时,崔太后再次顿足,慢声回忆,“我记得,陛下年少的时候还是个爱花之人,尤其喜欢各类茶花。有一次,他走过一条小径,突然发现了株独立长在那儿的茶花,竟就一见钟情般,痴痴在那儿站了许久。且从此以后,每日读完书都要去那里走一遭,不做别的,就在那儿看花能看小半个时辰。”

“那时候茶花的花期快过了,旁人劝他把花移到东宫去,或者摘下来放在瓶中养,兴许绽放的日子还能长些。他不听,只以这朵花未必想去他处的理由,宁愿自己每日多走那么长的路,也不愿动它分毫。你说,这是不是傻?花儿哪会不想去更好的地方,被更精心地打理呢?”

南音微微皱眉,须臾道:“我觉得,这正是陛下的可贵之处。连一朵花都会尊重,更何况人,说明陛下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

崔太后嗤笑,“那你可知后来发生何事?”

南音侧首,作出愿闻其详的模样。

“后来他一个顽皮的兄弟听说了,偏要去惹他,叫人把茶花摘下,并制成了饼,送到他面前去给他吃。”崔太后轻描淡写说,“陛下见了难得发怒,把他弟弟的两只手都给打断了,如果不是宫人拦着,险些都要闹出人命。为着这事,他当初被先帝好一阵叱骂,差点就被捋了太子之位。”

那个手贱的弟弟就是宠妃玉氏的儿子,也是后来被绥帝亲手斩杀的四皇子。

这件事让绥帝本就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更加危险,也让玉氏借机想害他性命。崔太后不得已,才把绥帝送去了观中,是希望他避开这些危险,顺便在道观中受熏陶,收敛些脾性。

虽然在这件事之前,她完全没看出惯来老成冷淡的外甥会如此凶狠。

南音沉默了阵,还是没有推翻自己之前的话,“陛下也许过激了些,但过错更大的一定是另一位皇子,他主动挑衅才得的恶果,怨不得别人。”

“你真是这么想?”

南音点头,“如果都被人欺到脸上还不反击,那旁人又会笑陛下懦弱了。”

崔太后莞尔,“你呀,对陛下的事是一应说好,哪会有不是的地方?再者,能这样评论他人的事,怎么到自己身上了,反而连告状都不敢呢?”

她指的是南音从不在外诉苦的事,南音不好意思地抿了下唇,没答。

其实小时候,她也有过一些过激甚至狠毒的想法,因为青姨偶尔会哭着说阿娘是被云氏和爹联手害死的,还说阿娘到长安后就没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她如何会没有仇恨。

所以在那一天,慕笙月笑话她得不到爹的宠爱,还说阿娘终于死了给她的母亲腾位置的时候,南音忍不住,在慕笙月一句句的刺激下,突生勇气把她推进了池子里。

当时没有婢女婆子在场,根本无人去救。

见慕笙月在池子里扑腾挣扎的时候,她心中无比快意,没过几息,又感到自己这样很可怕。阿娘在院子里养了小狗小兔子,对它们爱护无比,如果知道自己的女儿竟然能够把人推下池子害人性命,阿娘会怎么看她?

她当时年仅五岁,甚至想不到去找人救慕笙月,而是一个情急,直接自己跳了下去。

跳下去后,她才发现那池子并不深,堪堪没过她的下颌而已。只是慕笙月太害怕了,根本没来得及发现这点,才在水里不停挣扎。

她勉强帮慕笙月站了起来,见她哭哭啼啼去找长辈告状,面对自己的罪行,也没有作半分辩驳,那些的确是她做的。

后来因此受罚患上眼疾的时候,南音忍不住想,难道这是上天对她太过狠毒的惩罚吗?可是她觉得自己不后悔,即便再来一次,她依旧会把人推下去,也依旧会跳下去救人。

慕笙月大概已经忘记当时的情形了,但每次见到南音,对她都甚少再出言嘲讽,大都无视而过,不知是心底残留的阴影,还是云氏教了她甚么。

这是南音心底留存许久的事,她从未对任何人说过,也是因此,她从不觉得自己像青姨她们所言,是个极为温软善良的人。

崔太后虽然嘴上说南音夸绥帝夸得太过,但有人这样维护绥帝,她哪会不高兴,心底自是更喜欢了。

慢步在宫里转了小半圈,及至莲花池旁,太后道:“再往前就是御书房了,不好打搅陛下处理政务,往回走罢。”

浩浩荡荡的队伍转了个弯,尚未远离,御书房那边大门敞开,从中走出几人,为首的不是绥帝又是何人?

“……母后。”绥帝亦有意外,几步上前。

私底下俩人习惯称“姨母”,但在外面,他还是会唤声“母后”。

“我让南音陪着在宫里随处走走,本不想打扰你的,没想到正好碰见了,已经忙完了?”

绥帝嗯一声,“暂时忙完了。”

他已从几处大营调兵,准备让韩临统帅,前往澜州一探究竟。若有异常,可直接攻打。

先帝驾崩前的最后几年崔太后曾参与过政事,她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但绥帝登基后,就彻底没再过问过了,闻言点点头,“无事的话,就也陪我一同走走罢。”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绥帝没有拒绝,与太后并肩而行。

今日的北风是轻柔的,和着冬阳一起,令人有种初春般的错觉。纵然仰头直面感受阳光时,布条下的双目会微微发烫,南音还是忍不住几度抬首,悄悄领略这深冬难得的温柔。

和绥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崔太后偏首道:“南音方才不是对陛下赞不绝口么?怎么见了人,反倒一句话都不说了?”

绥帝亦看了过来,而后才发现她今日妆扮得尤其精致,视线略略停顿了片刻。

南音正兀自溜神开小差呢,冷不丁被太后点名,下意识“啊”了声,微微张唇的模样难得有丝傻气。

而后反应过来,唔声道:“……不想打扰娘娘和陛下小聚。”

“这算甚么小聚,我和陛下可天天都能见着。”太后好笑,“别是现在不能学画,你们师徒俩就都没话说了罢?一个两个疏远的,我还当你们从不认识呢。”

被这么一说,南音也只能努力加入他们的话题。

平心而论,无论是崔太后还是绥帝,都比南音想象中要容易相处得多。本是说天家威严,可他们一人漫步闲聊的模样,好像和寻常的人家也没甚么两样。

崔太后喜欢南音,有一部分是基于绥帝,相处下来更多就是看重她本身的品性了,所以并不是一看见俩人在一起就急于做媒的。

两个喜欢的孩子陪在身侧,她颇为惬意,和绥帝说:“别再扯你那些道家经书了,我是年纪大了无所谓,南音一个小姑娘家,又不懂这些,听得可枯燥极了。”

“不会。”南音正听得入神,“实不相瞒,南音自小也信奉道祖,时常去玉山观中聆听经书,其中奥义能叫人醍醐灌顶,如蒙新生。”

崔太后神色顿时有几分古怪,仔细打量南音神色,“你不会也像玉灵那般,想着当劳什子女冠罢?”

她开玩笑而已,没想到南音竟是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出“没有”两个字,顿时叫崔太后明白了,分明是想过的。

这可真是巧了,一个想当道士,一个想当女冠,还真是天生一对。

崔太后想笑,又觉得这笑话,着实太冷了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