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收割粮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古代当后娘!
“以后不能再乱来,哪怕是在家里。”贺林轩十分严肃道。
得不到回应,贺林轩箍着她腰身的手愈发紧了些。
李娇娥有些透不过气来,伸手拍着他的后背,闷声应了。
贺林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松开了她的身子,低头在她的唇上轻轻碰了一下:“娇娥,别让我担心。”
他的眼底太过担忧,李娇娥只得呐呐应了。
虽说贺林轩的伤口痊愈了,但这两日他还是装作伤势还未痊愈的样子在家中养伤。
就连阿言也都是再三嘱咐不能将此事说出去。
阿言是个好孩子,只要是爹爹交代的事情,旁人问起他是决口不提的。
只是他自个心里有些奇怪,为何爹爹明明伤好了,却还要瞒着大家,难道是想趁机同姐姐撒娇吗?
反正他小时候每次若是身子不舒服都会找娘亲撒娇的,后来……
阿言嘟囔了一句,继续拿起书朗声诵读了起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
贺林轩伤势彻底好了之后,便带着贺林弘早出晚归去大雁山中打猎,下套子去了。
起初,贺林弘亦无所获,但贺林轩每每猎得的东西都会分给他一只,渐渐的他熟稔了许多,便没有再给了。
二房的日子也渐渐的红火起来。
他们虽说分了家,但每次贺林弘去山里猎的东西,若是杨翠翠做了的话,都会给乔氏端去一碗。
乔氏心中欢喜,虽嘴上没说什么,但对小孙子贺守业是越发的和蔼可亲。
这些大伙儿都瞧在眼里。
晚间的时候,余秀芝在屋里给孩子缝补衣裳,见着贺林朗回来,连忙起身相迎。
“怎的一身的酒气?”余秀芝上前扶着贺林朗坐下,示意贺守成去倒茶水来,自个则是打了盆温热的水,给他擦拭一番。
贺林朗吃了些酒,但并没有醉意,“和白居安在镇上喝了几杯。”
“相公,醉酒伤身,你还是少喝些,晚饭还在锅里热着,要吃一些吗?”余秀芝给他擦拭了一番询问道。
贺林朗摆了摆手,抿了口茶水:“不了,一会儿就歇下了,今日娘可还好?”
照旧是循例问候一遍,余秀芝但不能马虎对待,将今日乔氏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又说了些什么,都一一告诉了贺林朗。
贺林朗甚是欣慰。
余秀芝拍了拍他的手背:“相公,娘今日问咱们,什么时候去通州,我说等你回来后问问,再给娘答复。”
这是乔氏心心念念的事情,余秀芝自然不敢随意回答,毕竟她的相公都没发话了。
贺林朗看了一眼自家儿子,挥了挥手示意他先出去。
贺守成自觉的拿了书坐在了外头廊下。
贺守业见着他,连忙喊道:“大哥,你来,我有东西要给你。”
两兄弟瞬间就处在了一块儿,贺守成朝着二房的夫妻见了礼,便跟着贺守业进了他的房间。
“大哥,这本手抄书你拿着!”贺守业从自己的箱笼里翻出一本手抄书递了过去。
看着那书,贺守成没有接,这本书他是知道了,是二弟问史先生借的,一笔一笔的抄写下来的,平日里很是爱惜。
见他不接,贺守业故意板着脸:“大哥,你是不是嫌弃我的字不好?”
“不、不是,二弟,这书我不能要,太贵重了。”贺守成连忙摆手。
贺守业却强制性的将书交到了他的手上:“大哥,以后咱们兄弟恐怕很长时间都不能见面了,这书送给你,希望你看到这书的时候能想起咱们从前一块儿读书的日子。”
说完这话,两兄弟的眼眶都通红一片。
大房要去通州,他们两人就要分别了。
二人都是半大的孩子,分别之情哪里能忍得住。
贺守业眼红了片刻,声音沙哑道:“等日后,若是有机会,我会去通州寻你的。”
“那我等你来!”贺守成将手抄书珍重的拿在手里,眼里同样泛着泪花。
杨翠翠端着洗好的瓜果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两个孩子泪汪汪的样子,忍不住在旁打趣,示意他们过来吃东西。
与此同时,贺林朗则是同余秀芝密谈着何时去通州的事情。
贺林朗想的是等十月份地里的庄稼都收了,他再带着老娘去。
毕竟收庄稼是村里人的头等大事儿,而且他还想着带些粮食去通州,有备无患。
余秀芝就知道自家相公有成算,听得他的话,心里的不安也去了一大半,连忙让他去洗漱歇着,自己则是去二房将孩子给唤了回来。
伺候完丈夫和孩子睡下后,余秀芝躺在炕席上,借着月光仔细打量着贺林朗的样貌,看到最后,这才沉沉睡去。
入睡前,她的嘴角一直不曾落下过。
贺林朗听得身边传来平缓的呼吸声后,缓缓睁开了双眸,眼里藏着数不尽的愁容。
今日在宜安镇,他和白居安并不只是单单的喝了酒,还同冯大人,樊主簿等人说了关于打仗的事情。
从而了解到如今的朝堂上,皇上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所以才这般着急的开了恩科,说是挑选人才,不过是为了同朝堂中那些老臣们抗衡。
他们这些新秀哪里能和那些朝堂上的老臣抗衡,皇上这是要让他们做手里的刀子,在借刀杀人了。
可这也是他们的命。
冯知府之所以被裴世子折腾,不就是因为得罪了朝堂上的那些人。
他一个知府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日后自己的下场。
夜深了,贺林朗翻了个身,为自己日后的前程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闭了眼,沉沉睡去。
无论如何,他都要先有一官半职加身再说,否则不仅仅辜负了亲人的期盼,也枉费了自己这些年的寒窗苦读。
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在他的身上。
金秋十月,田里的庄稼都已经成熟了,村里的学堂也放了孩子们的假,让他们能够帮着大人们在田间劳作。
秋后太阳虽不炙热,但也让忙碌的众乡亲们都汗流浃背。
看着那一簇簇金黄的稻穗被收割下来,李娇娥都仿佛能闻到粮食的香气萦绕在鼻尖。